文章解析

nán
jiàn
dào
zhōng

朝代:宋作者:韩元吉浏览量:1
huàn
chūn
tán
wān
xiǎo
qíng
huí
zhōu
dòng
shān
yǐng
yìng
jiàn
xíng
shù
yuǎn
yān
chū
jiāng
shēn
bái
míng
chén
láo
xiāo
duì
jué
shēn
qīng

译文

在春潭边呼唤渡船,沿着弯曲的堤岸踏着清晨的晴光前行。回转船只时,山影在水中晃动,阳光映照下可见鱼儿游动。旷野遥远,一缕孤烟升起,江水深处,白鹭羽毛明亮。用什么办法消除尘世的辛劳,面对此景,顿觉身心轻快。

逐句剖析

"唤渡春潭侧":在春潭边呼唤渡船,

"堤弯踏晓晴":沿着弯曲的堤岸踏着清晨的晴光前行。

"回舟动山影":回转船只时,山影在水中晃动,

"映日见鱼行":阳光映照下可见鱼儿游动。

"墅远孤烟出":旷野遥远,一缕孤烟升起,

# 墅:一作野。

"江深白鹭明":江水深处,白鹭羽毛明亮。

"尘劳消底计":用什么办法消除尘世的辛劳,

"对此觉身轻":面对此景,顿觉身心轻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剑道中》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南剑途中所见春日江景。首联“唤渡春潭侧,堤弯踏晓晴”点明时间与地点,展现清晨江畔待渡、漫步堤岸的情景;颔联“回舟动山影,映日见鱼行”以动态描写,刻画舟行时山影晃动、阳光下水鱼游动的画面;颈联“墅远孤烟出,江深白鹭明”通过远景勾勒,呈现原野孤烟袅袅、江水白鹭鲜明的景致;尾联“尘劳消底计,对此觉身轻”直抒胸臆,表达面对美景,尘世烦忧尽消的畅快。全诗将春日江景的清新明丽与诗人悠然心境相融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唤渡春潭侧,堤弯踏晓晴”,诗人开篇便交代了时间与地点,在春潭边呼唤渡船,踏着清晨的晴光漫步于弯曲的堤岸,“唤渡”“踏晓晴”两个动作,生动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也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颔联“回舟动山影,映日见鱼行”极具动态美感。随着船只回转,平静水面的山影随之晃动,阳光映照下,水中鱼儿悠然游动。“动”与“见”两个动词,让静止的山影与水中的游鱼鲜活起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灵动之态,也体现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颈联“墅远孤烟出,江深白鹭明”则转换视角,描绘远景。极目远眺,旷野尽头升起一缕孤烟,江水深处,白鹭羽毛在阳光下格外明亮。“孤烟”与“白鹭”,一静一动,“野远”与“江深”,一广一深,相互映衬,营造出开阔而静谧的意境,凸显出自然的清幽与壮美。尾联“尘劳消底计,对此觉身轻”,诗人直抒胸臆,面对眼前这般美景,尘世的辛劳与烦恼瞬间消散,只觉身心轻盈畅快。这不仅是对前文景色描写的情感升华,更体现出诗人在自然中寻得心灵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韩元吉《雪中以独钓寒江雪分韵得独字》

下一篇:宋·韩元吉《采箬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