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紫髯将军射无敌":您没看见那位长着紫黑色胡须的将军,射箭技艺高超无人能敌,
"志目中眉犹动色":回忆起当年射中目标时,眉头间还显露出激动的神色。
"晚年惊见卖油翁":到了晚年,他惊讶地看见一位卖油的老翁,
"一线空钱曾不失":能让油通过一枚铜钱的方孔注入容器,一滴都没有洒出来。
"人言手熟会当尔":人们说这不过是手法熟练自然就能做到,
"世事由来真一剧":世间的事情从来就像一场精彩的戏剧。
"纷纷刻楮枝已穷":那些像雕刻楮树叶一样刻意追求技巧的人,技艺早已显得困窘贫乏,
"厌看人力须开工":看够了人为的技巧,才明白天然的工巧最为可贵。
"湘妃抚掌汉女笑":湘水的女神拍手称赞,汉水的神女露出笑容,
"为我试手冯夷宫":请为我在水神冯夷的宫殿里施展一下技艺吧。
"芙蕖生叶不自展":荷花长出叶子却不能自由舒展,
"胡为正在阿堵中":为什么偏偏被局限在这水面之上呢。
"青铜翠羽光相映":青铜器的光泽与翠鸟的羽毛相互映照,
"莫遣游鱼动荷柄":不要让游鱼惊动了荷叶的叶柄。
"芳心满眼谁得知":满眼里都是荷花美好的姿态,可又有谁能真正懂得它的心意,
"坐使诗人发嘲咏":只是让诗人们生出感慨,写下嘲讽或赞美的诗句。
"我言羞涩囊久空":我说自己囊中羞涩已经很久了,
"井中飞蚨那得逢":像井中飞出的青蚨钱那样的好运,哪里能遇到呢。
"不如青鸭为衔去":还不如让青色的鸭子把这荷花衔走,
"剩买明月酬清风":剩下的钱用来买取明月,以此来酬谢清风。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紫髯将军射无敌,志目中眉犹动色”,开篇聚焦“紫髯将军”这一形象。“射无敌”直接点明将军射箭技艺高超、无人能及;“志目中眉犹动色”则细致描绘他射中目标后,眼神与眉宇间仍流露激动神色的情态。短短两句,既突出了将军的勇武,又通过神态细节展现其射箭时的投入与自信,让人物形象鲜明可感。“晚年惊见卖油翁,一线穿钱曾不失”,以将军的“晚年”与“卖油翁”形成对照。将军曾以射箭闻名,而晚年见到的卖油翁,能“一线穿钱不失”,让油从铜钱孔中穿过却不洒出,这一技艺同样精湛。“惊见”二字写出将军的意外,通过将军对卖油翁技艺的反应,在对比中暗示“技艺”并非只有勇武一种形态,平凡中亦有不凡。“人言手熟会当尔,世事由来真一剧”,由具体技艺转向议论。“手熟会当尔”点出卖油翁技艺的关键,熟练,这是对前文技艺的总结;“世事由来真一剧”则将视角拓宽,把技艺之事引申到世事,认为世间事就像一场变化的戏剧,既有对技艺本质的思考,又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由事及理自然流畅。“纷纷刻楮技已穷,厌看人力须天工”,承接“世事”的感慨,进一步阐述对“技艺”的看法。“刻楮”原指刻意模仿却难成真,这里用来比喻刻意追求技巧的做法,“技已穷”直接批评这种做法的局限;“厌看人力须天工”则提出观点,厌倦了刻意的人力,更推崇自然天成的工巧。对比“人力”与“天工”,态度鲜明,深化了对“技艺”的理解。“湘妃抚掌汉女笑,为我试手冯夷宫”,引入神话形象,让诗歌氛围由议论转向浪漫。“湘妃”“汉女”是传说中与水相关的女神,“抚掌笑”展现她们的欣然;“冯夷宫”是水神居所,“试手”则带着几分随性。神话形象的加入,既为后文描写水中景物铺垫,又以“抚掌笑”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的认可,让内容更富想象空间。“芙渠生叶不自展,胡为正在阿堵中”,从神话转向现实景物,“芙渠”即荷花,“生叶不自展”写出荷叶初生、尚未舒展的姿态;“胡为正在阿堵中”以疑问语气,表达对荷花为何恰好生长在眼前这方天地的关注。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对荷花生长状态的留意,流露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淡淡的好奇。“青铜翠羽光相映,莫遣游鱼动荷柄”,聚焦荷花周边的景致与细节。“青铜”可理解为水面的光泽,“翠羽”指荷叶的青翠,二者“光相映”写出色彩与光泽的和谐;“莫遣游鱼动荷柄”则以叮嘱的语气,表达对荷花的爱惜,怕游鱼惊动荷柄,破坏这份宁静。细节中藏着珍视,让对荷花的情感更具体。“芳心满眼谁得知,坐使诗人发嘲咏”,以拟人手法写荷花,“芳心”将荷花比作有心事的人,“谁得知”点出这份细腻心思无人理解;“坐使诗人发嘲咏”则说诗人虽对荷花有所吟咏,却未必能懂其“芳心”。这里由荷花的外在形态深入到“内在”,流露出对美好事物被关注却不被真正理解的怅然。“我言羞涩囊久空,井中飞蚨那得逢”,从对荷花的感慨转向自身处境。“羞涩囊久空”直白写出囊中羞涩的状态;“井中飞蚨”是传说中能带来钱财的虫子,“那得逢”则点出财运难遇的现实。由物及人,自然过渡,让个人境遇的描写与前文对景物的关注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气息。“不如青鸭为衔去,剩买明月酬清风”,以想象作结,消解了前文的怅然与窘迫。“青鸭为衔去”是对荷花的一种随性处理,不执着于占有;“剩买明月酬清风”则将思绪转向自然,即便没钱,也能以“明月”“清风”为慰藉。这份转向自然的豁达,让诗歌在现实的窘迫中生出一份洒脱,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韩元吉《再至凌风亭》
下一篇:宋·韩元吉《尹少稷挽词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