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决起闹群儿":纸鸢乘风猛然腾起,惹得群童欢呼喧闹,
"势力由来一线微":它的升空之力,不过来自一根细线的牵引。
"天上鹓鸾徒似耳":天空里真正的鹓鸾神鸟徒有其名罢了,
"却惊遮日傍云飞":怎比得上这纸鸢遮天蔽日、傍云而飞的威风。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1. 分段赏析
“排风决起闹群儿”描绘了纸鸢乘风而起的瞬间。“排风”二字刻画风力推动之势,“决起”则强调腾空之迅疾;“闹群儿”三字以童稚的欢腾反衬纸鸢的活跃,既展现欢快氛围,又暗示纸鸢依赖外力(儿童牵引)的特性。起笔就以声音和画面结合,将纸鸢的动态美与童趣巧妙融合。“势力由来一线微”此句由表及里,揭示纸鸢升空的根本原因。“势力”指腾空的力量,“一线微”则直指牵引的细线——看似强大的飞翔,实则依赖微弱的外力支撑。诗人以反差手法,暗喻事物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为后文的讽喻埋下伏笔。“天上鹓鸾徒似耳”此句引入对比意象。“鹓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与自由;“徒似耳”则点破其虚幻性——即便神鸟之名,也不过徒有其表。诗人借鹓鸾与纸鸢的对照,暗示世俗对“高贵”的盲目崇拜,实则是缺乏真实认知。“却惊遮日傍云飞”此句回归纸鸢本身,以夸张笔法强化其视觉效果。“遮日”“傍云”极言飞翔之高远,与“一线微”形成强烈反差——看似脆弱的纸鸢,竟能遮蔽日光、贴近云端。诗人通过这一悖论,讽刺世间虚名浮华之辈,凭借权势逞强逞能,实则外强中干。
上一篇:宋·韩元吉《送子云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