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én
tiān
zhī
huī
zhōu

朝代:宋作者:韩元吉浏览量:1
tái
yīng
míng
èr
shí
nián
biàn
便
lín
quán
shēng
jiù
zhèn
xīng
chén
shàng
jiàn
yóu
cún
biān
kǎo
zhì
gōng
sān
jìn
qiě
shī
huì
zhèng
zhōu
xiān
huáng
shān
kàn
jìn
huáng
liù
yuè
tiān
chí
gèng
zhuó
biān

译文

台阁中的英名已有二十年,择居怎能便去山林泉边。往昔步履声在星辰上振动,谏言墨迹还存在雨露旁边。想要考核治功三府就近,暂且先在一州施行惠政。看尽黄山后应当进入黄阁,六月的天池更要加鞭奋进。

逐句剖析

"台阁英名二十年":台阁中的英名已有二十年,

"卜居那得便林泉":择居怎能便去山林泉边。

"履声旧振星辰上":往昔步履声在星辰上振动,

"谏墨犹存雨露边":谏言墨迹还存在雨露旁边。

"欲考治功三府近":想要考核治功三府就近,

"且施惠政一州先":暂且先在一州施行惠政。

"黄山看尽须黄阁":看尽黄山后应当进入黄阁,

"六月天池更著鞭":六月的天池更要加鞭奋进。

# 著:一作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陈天与知徽州》是南宋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友人陈天与赴任徽州展开,既回顾其过往功绩,又展望其未来前程。诗歌开篇点出陈天与在台阁任职二十年,享有英名,不应轻易归隐,凸显其才能与担当。接着回忆他往昔在朝时,步履声震动朝堂,谏言墨迹留存于君王身边,彰显其昔日声望与贡献。而后劝勉他到任后先在徽州施行惠政,为治理功绩打下基础。最后以黄山、天池为喻,期许他在地方历练后,能进入中央官署担当更大责任,持续奋进。全诗语言豪迈有力,将对友人的赞美、不舍与殷切期望融于一体,情感真挚,既体现深厚友情,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台阁英名二十年,卜居那得便林泉”,开篇即点出友人陈天与在台阁之中享有英名已二十年,如此有才干的人,怎能轻易选择隐居山林泉石之间呢?“二十年”凸显其声望之久,“那得便林泉”以反问语气,既否定了隐居的想法,又暗含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为下文写其应当有所作为做铺垫。颔联“履声旧振星辰上,谏墨犹存雨露边”,回忆友人往昔在朝中的风采:过去他在朝堂之上步履有声,声望震动星辰;其所写的谏言墨迹,至今仍留存于君王的雨露恩泽之间。“星辰上”“雨露边”的夸张表述,既写出友人昔日在朝的高位与影响力,又凸显其谏言的珍贵与被重视,进一步赞扬其功绩。颈联“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转向对友人赴任徽州的叮嘱与期望:若想考核治理功绩,三府之地虽近在眼前,但不妨先在徽州这一州之地施行仁惠的政令。“且施惠政一州先”既为友人指明了赴任后的行动方向,又体现出对其治政能力的信任,将对友人的鼓励落到实处。尾联“黄山看尽须黄阁,六月天池更著鞭”,以豪迈的笔触寄寓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即便看尽了徽州黄山的美景,也终究要进入黄阁(中央官署)担当大任;即便在六月的天池之时,也仍要扬鞭策马,奋发向前。“须黄阁”“更著鞭”的劝勉,充满对友人未来有更大作为的信心,让送别之情升华为对友人前程的热切期盼,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韩元吉《叶少保挽词六首其一》

下一篇:宋·韩元吉《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