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船相对百分空":把酒相对,依依话别,回首往昔,竟是百事成空,
# 觥船:载酒之船,或指代大型酒杯。觥:《永乐大典》卷七五一八作航。
"京口追随一梦中":当年在京口结伴同游、互相酬唱的情景已如旧梦。
# 一:一作似。,京口:今江苏镇江。
"落纸云烟君似旧":而今您挥毫染翰,云烟满纸,诗风雄健,仍不异昔日,
# 落纸云烟:比喻运笔挥洒自如,文章气魄雄劲。
"盈巾霜雪我成翁":我却早已白发盈巾,满头霜雪,变成皤然衰翁。
# 盈巾霜雪:古人喜着头巾,盈巾霜雪,意为满头白发。
"春来茗叶还争白":待您到福建时,春日里名茶白叶茶又会争先吐白,
# 茗叶:茶叶,诗中指福建名茶乌龙茶系中的珍品白叶茶,原产于饶平县,被誉为“国宾茶”。
"腊近梅梢尽破红":临近腊月,梅树枝头的花苞都已绽放,露出点点红色。
# 破:一作放。,近:一作尽。
"领略溪山须妙语":人们领略闽中的溪山之胜还要靠您的妙语佳句,
"少迂使节上凌风":希望您稍微绕点路,到我建造的凌风亭题诗揽胜。
# 凌风:亭名,在福建建安,韩元吉有登凌风亭题名录。,使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宋制,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得拥旌持节。使:一作旌。,少迂:稍作迂回。少:一作小。迂:绕远。
南宋文学家
韩元吉(1118~1187),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徙信州(今属江西上饶)。曾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淳熙中两知婺州,晚居上饶。韩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词作往往流露出神州陆沉之慨,词风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很接近。诗作学苏轼,赋物抒怀,均高妙工整。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水调歌头·雨花台》《雨中闻伯恭至湖上》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中追忆与陆游的往事,想象其赴任途中访胜情形,虽无伤感之语却真诚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两句,以春茶抽芽、红梅绽放的明丽景象,消解离别伤感,借自然生机传递对友人新程的期许。情景交融:“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将别情融入春日茗叶、腊梅绽放的景象中。设想陆游赴任时的春景,既写出时序更迭的自然生机,又暗含对友人前路的乐观期许,景中含情,情随景生,体现旷达胸怀而无伤感之意。双关:“小迂旌节上凌风”中“凌风”既指建安凌风亭,又暗喻友人登临高处、饱览胜景的雅兴。一语双关,含蓄隽永,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一梦中”,首句描绘了一幅觥船送别图。觥船是载酒之船,两人于船上依依惜别,对饮离杯。回首往昔,诸多往事涌上心头,不禁有百事成空之感。次句则将思绪拉回到十五年前的京口旧游。彼时陆游担任镇江通判,作者前来镇江省亲,二人同游金山,相互唱和。一年后,作者改任京官,再次来镇江与陆游同游,还留下了《京口唱和一集》,其中“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如今作者回想起来,那些过往犹如梦境一般。这两句诗寄慨深沉,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为诗的第三、四句。前句是对陆游的赞誉,尽管陆游入蜀多年,但他诗风依旧慷慨豪迈。挥毫泼墨之际,满纸尽显云烟之气,气魄雄浑,与往昔并无不同。后句则是作者对自身的感叹,此时他已满头白发。在国事艰难之际,自己未能为国家多做贡献、匡扶时局,如今已然成为老翁(作者比陆游年长七岁,此年已六十一岁)。这两句分别描述了两人当下的状况,抒发了彼此壮志未酬的感慨。诗的第五、六句“春来茗叶还争白,腊近梅梢尽破红”笔锋一转,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想象陆游抵达福建时,已至次年春天,当地的名茶——白叶茶会争先吐出白色的芽叶。而此刻正值腊尽春回,红梅竞相开放,一片嫣红。这两句诗笔姿潇洒,充分展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不局限于离别的愁绪;且情景交融,意境不凡。诗的结尾“领略溪山须妙语,少迂使节上凌风”再次发力,既安慰了远行之人,又与前文相呼应,余韵悠长。作者与陆游壮年时都曾在闽中为官。陆游初入仕途时,担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那时秦桧刚去世,陆游年仅三十四岁(1158年),作者也曾担任建安守。二人对闽中溪山之美十分熟悉。如今陆游再次到福建任职,距离上次已有二十年。所以结句前一句是希望友人能用妙笔重新描绘那里的溪山美景。作者任建安守时,曾登上过当地的凌风亭,建安离福州较近,因此结句“小迂旌节上凌风”语意双关,作者希望陆游此次前往福州,不妨稍微绕点路登上凌风亭,去探寻那里的胜景。如此一来,即便自己未能同行,也能因友人探访自己的旧游之地而感到欣慰。
4. 作品点评
这首送别诗从十几年前的往事叙写至友人赴任后的情景,虽含人生感慨却无颓唐之气,既有对未来的展望又非空发豪言,以真挚笔触传递出深厚情谊。
# 全诗前四句深情忆旧,后四句寓情于景,着笔不多,语言真挚。
现代诗人马祖熙《宋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葛长庚《念奴娇·广寒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