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也布袋":走路的时候也带着布袋,
"坐也布袋":坐着的时候也带着布袋。
"放下布袋":放下布袋,
"多少自在":有多少自在啊。
南宋文学家
岳珂(1183~1234?),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开禧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司农少卿、淮东总领兼制置使等职,官至户部尚书、八路制置茶盐使。他生平好收藏、精鉴赏、工诗文,为辛派词人。其诗轩爽磊落,气格可观,涉及时事的作品多发愤激烈,情见乎辞。著有《金陀粹编》,为其祖父岳飞辩冤。另有《桯史》《愧郯录》《宝真斋法书赞》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禅诗,也是一首生活诗。通过反复出现的“布袋”意象,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达禅宗“放下执念”的深刻哲理。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描绘了布袋和尚时刻不离布袋的状态,布袋和尚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传说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常以手持布袋的形象出现,其言行蕴含着禅宗“随缘任运、放下执着”的哲理。岳珂在诗中反复提及“布袋”,正是借用了布袋和尚这一经典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将布袋和尚的典故与禅宗思想巧妙融合,使简短的诗句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两句,以重复的手法,勾勒出布袋与人物形影不离的状态。“行”与“坐”涵盖了日常最基本的活动,而“布袋”的反复出现,既突出了它的存在感,也暗示了其如同一种负担或束缚,时刻伴随在人物的生活中。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日常场景,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布袋与人物的紧密联系。“放下布袋,多少自在”则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行转折,展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放下”这一动作,打破了前两句中布袋带来的束缚感,“多少自在”则直白地表达出摆脱束缚后的轻松与畅快。这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带着布袋”的状态与“放下布袋”的状态进行对照,鲜明地突出了“放下”所带来的心境变化。
上一篇:宋·岳珂《小春六花·茶花》
下一篇:宋·岳珂《朱文靖报称帖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