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书名亢其宗":北海李邕的书法名声在其家族中最高,
"虽摹犹足传奇踪":即使摹本也足以流传神奇踪迹。
"已鸣褚籥调欧镛":已经像吹响褚遂良的笛、调和欧阳询的钟,
# 籥:一作签。,褚:一作诸。
"更拔永戟摧羲锋":更能拔智永的戟、摧王羲之的锋。
"平生鉴赏襄阳公":平生鉴赏过襄阳公的藏品,
"二宝相避如燕鸿":两件珍品相避如燕与鸿。
"青毡阅世傥可逢":传世的珍贵藏品倘若能遇见,
"定见重合延平龙":定会像延平龙一样再次重合。
南宋文学家
岳珂(1183~1234?),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开禧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司农少卿、淮东总领兼制置使等职,官至户部尚书、八路制置茶盐使。他生平好收藏、精鉴赏、工诗文,为辛派词人。其诗轩爽磊落,气格可观,涉及时事的作品多发愤激烈,情见乎辞。著有《金陀粹编》,为其祖父岳飞辩冤。另有《桯史》《愧郯录》《宝真斋法书赞》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开篇点出李邕(世称“北海”)的书法名声在其家族中最为突出,即便只是摹本,也足以流传他书法的神奇踪迹。“亢其宗”强调其在家族中的顶尖地位,“虽摹犹足传”则从侧面烘托出其书法魅力之持久,奠定了全诗赞美的基调。颔联“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以精妙比喻展现李邕书法的高超造诣:他的书法既能像吹响褚遂良的笛、调和欧阳询的钟那样与名家抗衡,更能像拔起智永的戟、摧折王羲之的锋那样超越前辈。“褚籥”“欧镛”“永戟”“羲锋”分别借乐器、兵器喻指四位书法大家,通过对比凸显李邕书法独树一帜的成就。颈联“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转向对书法作品流传的感慨:平生曾见识过襄阳公鉴赏的珍品,而像《光八郎帖》这样的佳作与其他珍品,却如燕和鸿般彼此相隔,难以同现。“二宝相避”既写出珍品流传的稀少,又暗含对作品难得一见的惋惜,为下文的期盼做铺垫。尾联“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以“青毡”喻指传世的珍贵藏品,期盼这样的佳作若能在世间相遇,定会像传说中延平津的双龙重合那样珍贵。“延平龙”的典故增添了传奇色彩,既表达了对《光八郎帖》等珍品流传的珍视,又升华了对书法艺术传承的美好向往,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