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灯夕":甲申年元宵节晚上,
"云水唐介然来谒":云水僧人唐介然前来拜访,
"愿问金丹大道":希望请教金丹大道,
"且举张平叔、":还举出张平叔、
"薛道光诸丹经以质难":薛道光等人的丹经来提出质疑。
"意初未释":我起初并未释怀,
"凡辨问数十条":总共辩论询问了几十条,
"乃噤不语":他才闭口不语,
"垂首怅然而去":低着头怅然离去。
"后忽具信香誓状":后来他忽然带着信香和誓状(再次前来),
"谓历江、":说自己游历过长江、
"淮、":淮河、
"闽、":福建、
"浙":浙江等地,
"拜师几百":拜师近百位,
"不识向上玄关":却不懂得高深的玄关要诀,
"觉今是而昨非":如今才觉得现在是对的而过去是错的。
"不知其所觉何事":我不知道他所领悟的是什么事,
"谬赠以水调一词":姑且错误地赠给他一首《水调歌头》词。
"有天台郭应昌、":当时有天台郭应昌、
"仪真胡尧咨、":仪真胡尧咨、
"徐勋、":徐勋、
"金陵赵拱、":金陵赵拱、
"湖湘唐纯素预焉":湖湘唐纯素等人在场。
"人身藏宇宙":人身就像藏着一个小宇宙,
"乌兔走西东":日月交替运行不息。
"昼舒夜卷":白天舒展,夜晚收敛,
"不拘春夏与秋冬":不被春夏秋冬的时节所拘束。
"存想非心非肾":存想并非执着于心肾,
"吐纳非精非气":吐纳并非纠结于精气,
"子午谩行功":死守子午时辰练功也是白费功夫。
"一点真灵宝":那一点真正的灵妙宝物,
"混合自回风":会在自然循环中自行融合。
"感婴儿":与婴儿相感,
"交姹女":和姹女相交,
"爱丁公":珍爱丁公。
"黄婆匹配":有黄婆从中调和,
"一时辰内上仙宫":短时间内就能登上仙境。
"恍惚无中有象":在恍惚的无有之中能见到景象,
"阳火阴符密契":阳火阴符相互契合,
"大道属鸿濛":大道如同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
"火候能调理":只要能调理好火候,
"天地与无穷":就能与天地一样无穷无尽。
南宋词人、道士
夏元鼎(1181?~?),宋代词人、道士。字宗禹,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博览群书,屡试不第,曾在理宗宝庆年间任小校武官,后弃官入道,在衡山祝融峰遇仙人点悟得道。夏元鼎的词大都为酬唱之作,内容多写修真、学道,语言通俗流畅,别具韵味。其诗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广为流传。著有《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黄帝阴符经讲义》《南岳遇师本末》《蓬莱鼓吹》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道家修炼词。介绍了“乌兔走西东”的日月运行景象与“婴儿”“姹女”等内丹术语,展现了人体修炼与自然规律的契合、阴阳调和之理,表明了修炼火候与天人合一的关系,最终归于“大道属鸿濛”的混沌之境。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人身藏宇宙,乌兔走西东”,以宇宙比喻人身,用乌兔象征日月交替运行,暗示人体与自然有着相似的运行规律,起笔便奠定了以自然喻修行的基调。“昼舒夜卷,不拘春夏与秋冬”,进一步说明修炼不受时节限制,昼夜寒暑皆可进行,强调修行应顺应自然节律,而非拘泥于外在条件。“存想非心非肾,吐纳非精非气,子午谩行功”三句,明确否定了流于表面的修行方法:指出单纯的存想并非执着于心肾,吐纳并非纠结于精气,死守子午时辰练功也是徒劳,暗含对刻板修行方式的批判。“一点真灵宝,混合自回风”,转而强调修行的关键在于真灵宝,认为它会在自然循环中自行融合,点出了顺应本真的观点。下片“感婴儿,交姹女,爱丁公”,这里的婴儿、姹女、丁公都是道家修炼中的术语,用感、交、爱等词描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象展现了修行中阴阳调和的过程。“黄婆匹配,一时辰内上仙宫”,黄婆在道家语境中代表调和阴阳的媒介,此句说通过黄婆的调和,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远的修行境界,体现了对修行效率与境界的追求。“恍惚无中有象,阳火阴符密契,大道属鸿濛”,进一步阐释修行中的玄妙状态:在似有若无的恍惚中能感知到内在景象,阴阳火候相互契合,而根本的大道如同宇宙初始的鸿濛状态,深奥而本源。结尾“火候能调理,天地与无穷”,点明把握好修行的节奏法度,就能达到与天地同存的永恒境界,收束全篇,升华了对修行目标的向往。
上一篇:宋·夏元鼎《西江月·十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