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身之宝":耳朵、眼睛是身体的珍宝,
"固塞勿飞扬":要固守护持,不让(精气)外散飞扬。
"存无守有":守住“无”的虚静,执守“有”的存在,
"中间无念以为常":心中以无杂念为常态。
"把定玄关一窍":把控住玄关这一关键窍穴,
"视听尽收归里":将听觉视觉收归内里,
"坎兑互堤防":水火(坎兑)需互相提防。
"寤寐神依抱":无论醒着还是睡时,神思都需相依相守,
"形气两相忘":形体与气息相互遗忘(浑然一体)。
"圆陀陀":(真我)圆满无缺,
"光烁烁":光芒闪烁,
"貌堂堂":仪表堂堂。
"分明真我":清晰的自我本真,
"罔象里全彰":在无形无象中全然彰显。
"此即非空非色":这既非空无也非实色,
"自是本来面目":正是本来的样子,
"阴鼎炼元阳":以阴鼎修炼元阳之气。
"出世真如佛":超脱尘世如同佛陀,
"余二莫思量":其他杂念不要再想。
南宋词人、道士
夏元鼎(1181?~?),宋代词人、道士。字宗禹,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博览群书,屡试不第,曾在理宗宝庆年间任小校武官,后弃官入道,在衡山祝融峰遇仙人点悟得道。夏元鼎的词大都为酬唱之作,内容多写修真、学道,语言通俗流畅,别具韵味。其诗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广为流传。著有《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黄帝阴符经讲义》《南岳遇师本末》《蓬莱鼓吹》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开篇点明人的耳目等感官是珍贵的,要懂得收敛,避免外放耗散。“存无守有”“无念为常”则提出修炼的关键在于保持内心虚空,摒弃杂念,以达到精神的纯粹。“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进一步说明修炼时要把控住关键的“玄关”,将视听等感官知觉向内收敛,同时注意身心的协调提防。无论清醒还是睡梦中,都要让精神相依,最终达到形体与气息相互忘却、浑然一体的境界。下片“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修炼成功后所呈现的理想状态,精神圆满、光芒四射、仪表堂堂,真正的自我清晰地显现出来。“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解释这种状态既不是空无,也不是实有,而是回归到人的本真状态,如同在体内以“阴鼎”修炼“元阳”,实现自我的升华。“出世真如佛,余二莫思量”,直抒胸臆,表达词人追求超脱尘世、达到如佛般境界的志向,劝诫人们放下其他世俗的念头,专注于精神修炼与自我解脱。
上一篇:宋·夏元鼎《沁园春·和张虚靖》
下一篇:宋·夏元鼎《水调歌头·十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