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shí
zhī
jiǔ

朝代:宋作者:夏元鼎浏览量:1
zǎi
chuāng
qiú
dào
fèi
chǔ
qiān
dān
jīng
shū
shǐ
jìn
quán
鹿
zǒu
jiē
qín
hàn
bǎi
dài
xīng
wáng
shùn
liú
zhǐ
shàng
chén
yán
shuí
zhī
tài
shǐ
dào
cháng
cún
xiān
jiā
xiū
liàn

译文

多年来在书房中探求大道,耗费了许多纸墨笔砚。经书子史都只是寻觅大道的凭借。看到历史上王朝更迭,只能白白地感叹秦汉。百代的兴亡在瞬间就过去了,只留下书上的陈旧言论。谁知道那永恒的大道一直存在。就像仙家以日月为伴进行修炼。

逐句剖析

"几载鸡窗求道":多年来在书房中探求大道,

"费他兔楮铅丹":耗费了许多纸墨笔砚。

"经书子史尽蹄筌":经书子史都只是寻觅大道的凭借。

"鹿走徒嗟秦汉":看到历史上王朝更迭,只能白白地感叹秦汉。

"百代兴亡瞬息":百代的兴亡在瞬间就过去了,

"徒留纸上陈言":只留下书上的陈旧言论。

"谁知太始道常存":谁知道那永恒的大道一直存在。

"乌兔仙家修炼":就像仙家以日月为伴进行修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十之九》是南宋夏元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求道展开,上阕叙述自己多年来在书房中苦苦探求大道,耗费诸多精力研读经书子史,然而面对历史上王朝的兴衰更迭,只能徒自感叹。下阕则笔锋一转,指出百代兴亡不过是瞬息之事,唯有那永恒的大道一直存在,就像仙家以日月为伴进行修炼一样。整首词将个人的求道经历与对历史、对大道的思考相结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道士

夏元鼎(1181?~?),宋代词人、道士。字宗禹,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博览群书,屡试不第,曾在理宗宝庆年间任小校武官,后弃官入道,在衡山祝融峰遇仙人点悟得道。夏元鼎的词大都为酬唱之作,内容多写修真、学道,语言通俗流畅,别具韵味。其诗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广为流传。著有《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黄帝阴符经讲义》《南岳遇师本末》《蓬莱鼓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几载鸡窗求道,费他兔楮铅丹”中“几载”强调了时间的漫长,“鸡窗”营造出一种静谧、专注的求学求道氛围。“费他兔楮铅丹”具体说明了求道过程中付出的物质代价,从侧面反映出作者求道的决心和努力。这两句通过时间和物质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作者求道的艰辛。“经书子史尽蹄筌。鹿走徒嗟秦汉”中“经书子史”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尽蹄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经书子史比作寻觅大道的凭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利用和探索。“鹿走徒嗟秦汉”则由求道联想到历史,“鹿走”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徒嗟”则流露出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无奈和感慨,进一步深化了求道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百代兴亡瞬息,徒留纸上陈言”中“百代兴亡”概括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瞬息”则突出了其短暂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徒留纸上陈言”则对历史的记录进行了反思,认为历史记载只是陈旧的言论,无法真正传达大道的真谛,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谁知太始道常存。乌兔仙家修炼”中“谁知”起到了转折和强调的作用,引出作者对大道的深刻认识。“太始道常存”点明了主题,即永恒的大道一直存在。“乌兔仙家修炼”则运用神话传说,将大道与仙家的修炼联系起来,以日月为伴进行修炼,形象地描绘了大道的神圣和永恒,表达了作者对大道的向往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夏元鼎《西江月·十之六》

下一篇:宋·夏元鼎《西江月·十之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