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sūn
zhí
cān
zhèng
dōng
yuán
yùn
shí
jué

朝代:宋作者:洪咨夔浏览量:1
zhì
guó
jiāng
zhì
kàn
kěn
chú
róng
zhěng
nán
zhǎo
quán
fàng
yuán
tóu
zhuó
zhòng
zhú
xiān
jiào
kuān

译文

治理国家应当像打理园子一样看待,开垦去除杂草容易,但要规整有序却很难。池塘泉水不要让源头的水变浑浊,种植竹子首先要让它有足够宽阔的生长空间。

逐句剖析

"治国宜将治圃看":治理国家应当像打理园子一样看待,

"垦除容易整齐难":开垦去除杂草容易,但要规整有序却很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池塘泉水不要让源头的水变浑浊,

"种竹先教地步宽":种植竹子首先要让它有足够宽阔的生长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治圃为喻阐述治国之道。指出治理国家如同打理园子,开垦易而规整难,强调要重视源头的纯净,为发展预留空间,传达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类比手法,将治国与治圃相类比,以日常治圃之事喻抽象治国之理,形象生动;借物寓意,借沼泉、种竹等事物表达治国理念。前两句点明治国如治圃,突出规整秩序的重要性;后两句以沼泉和种竹为例,分别说明保持源头纯净、预留发展空间对国家治理的意义。该诗从生活小事引申出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体现其深刻的洞察力与对国家治理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诗的开篇便提出“治国宜将治圃看”,诗人将治理国家与打理园子进行类比,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切入方式。园子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通过这种类比,让抽象的治国理念变得具体可感。“垦除容易整齐难”进一步阐述,开垦园子、去除杂草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要让园子变得规整有序,花草树木分布合理,道路、设施规划得当,却是一件难事。这就如同治理国家,一些表面的改革、去除一些明显的弊端或许不难,但要建立起一套完善、合理且有序的治理体系,却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智慧。诗人以此强调治理国家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注重整体规划和秩序的构建。“沼泉莫放源头浊,种竹先教地步宽”这里以池塘泉水为例,池塘的泉水如果源头浑浊,那么整个池塘的水都会受到影响。诗人借此寓意国家治理中,要重视源头的把控,比如政策的制定、人才的选拔等源头性的事务,如果一开始就出现问题,那么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种竹先教地步宽”,种植竹子需要给它足够宽阔的生长空间,否则竹子难以茁壮成长。这是在暗示国家在培养人才、发展事业等方面,要为其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不能过于局促和限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事物,深入且形象地阐述了国家治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咨夔《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

下一篇:宋·洪咨夔《寒暄不齐二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