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ǔn

朝代:宋作者:洪咨夔浏览量:1
lín
xuān
jiě
tāng
jié
liǎng
jié
shuǐ
cāng
yán
guàn
cháng
zhì
shì
dǎn
gāo
yàn
shí
tài
guān
ròu
jūn
rén
西
biān
bīng
diàn
sān
gēng
xīn
zhī
shuǎng
kuài
guò
nài
fēng
yuè
rén
jiān

译文

在窗前剥开苦笋的外壳,就如同是赐予它 “汤沐”一般,只见那苦笋一节又一节,色泽如同水苍玉般温润好看。苦笋气息清苦严峻,习惯了品尝它的味道,就如同习惯了尝志士的胆,它品格高雅,让人吃了它后就会厌恶吃那些太官所进献的肥腻肉食。这苦笋就如同令人惬意的西湖一样惹人喜爱,在夏日荷花边,三更时分铺着冰凉的竹席,那种清凉舒爽的感觉。心里明白这样的爽快不应该过度享受,无奈这品尝苦笋所带来的如欣赏风月般的美妙感受,在人世间很难再找到了。

逐句剖析

"临轩解褐赐汤沐":在窗前剥开苦笋的外壳,就如同是赐予它 “汤沐”一般,

"一节两节水苍玉":只见那苦笋一节又一节,色泽如同水苍玉般温润好看。

"气严惯尝志士胆":苦笋气息清苦严峻,习惯了品尝它的味道,就如同习惯了尝志士的胆,

"格高厌食太官肉":它品格高雅,让人吃了它后就会厌恶吃那些太官所进献的肥腻肉食。

"此君可人如西湖":这苦笋就如同令人惬意的西湖一样惹人喜爱,

"荷边冰簟三更铺":在夏日荷花边,三更时分铺着冰凉的竹席,那种清凉舒爽的感觉。

"心知爽快不宜过":心里明白这样的爽快不应该过度享受,

"奈此风月人间无":无奈这品尝苦笋所带来的如欣赏风月般的美妙感受,在人世间很难再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笋》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诗。诗人先以细腻笔触刻画苦笋剥壳后的晶莹质地与优美形态,继而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苦笋坚毅高洁的品格,将其喻为坚守气节的志士,以与世俗珍馐的对比突显其超凡格调。后借西湖夏夜清凉之景作比,生动描绘食用苦笋带来的惬意感受,又以感叹收束,表达对苦笋这般独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赞美。全诗托物言志,巧妙将对苦笋的咏叹升华为对高尚品质的礼赞,含蓄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临轩解褐赐汤沐,一节两节水苍玉”两句描绘苦笋的形态。“临轩解褐赐汤沐”用拟人手法,赋予苦笋如人般被“赐汤沐”的待遇,增添趣味;“一节两节水苍玉”将苦笋比作水苍玉,生动展现其色泽温润、形态修长的特点,凸显苦笋的珍贵与美感。“气严惯尝志士胆,格高厌食太官肉”,前句“气严惯尝志士胆”以“气严”形容苦笋,把苦笋与意志坚定的志士相联系,表明苦笋的“气质”能契合志士的坚韧品格;后句“格高厌食太官肉”则强调苦笋品格高洁,连太官所制美食都不屑,突出其超凡脱俗的特质。“此君可人如西湖,荷边冰簟三更铺”,“此君可人如西湖”把苦笋比作令人喜爱的西湖,赞誉苦笋的美好;“荷边冰簟三更铺”描绘出在西湖边荷花旁,三更时分铺设冰凉竹席的惬意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苦笋给人带来的清凉舒适之感,展现其宜人之处。“心知爽快不宜过,奈此风月人间无”,“心知爽快不宜过”表明诗人深知过度追求爽快并不好;“奈此风月人间无”却又感叹苦笋带来的这般美好体验在世间难寻,流露出诗人对苦笋的喜爱与珍惜之情,以及对苦笋独特魅力的由衷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咨夔《悯农》

下一篇:宋·洪咨夔《谨和老人赋牛尾貍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