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岗头路":在百丈高的岗头上行路,
"沧凉步夕阳":在夕阳下带着凄凉之感漫步。
"石芒轻放屦":石上锋芒轻触鞋子,
"草荚紧牵裳":草荚紧紧勾住衣裳。
"深紫猴楂熟":深紫色的猴楂已经成熟,
# 楂:一作揸。
"疏红马蓼荒":稀疏泛红的马蓼略显荒芜。
"牧儿良得意":牧童十分得意,
"吹笛下牛羊":吹着笛子赶牛羊下山。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百丈岗头路,沧凉步夕阳”,点明诗人在夕阳西下时,行走在百丈岗头的路上,“沧凉”一词奠定了全诗略带凄凉却又闲适的基调,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颔联:“石芒轻放屦,草荚紧牵裳”,“轻放屦”“紧牵裳”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行走时的状态,“石芒”“草荚”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体现出乡村道路的自然质朴。颈联:“深紫猴楂熟,疏红马蓼荒”,此联色彩鲜明,“深紫”“疏红”描绘出猴楂和马蓼的颜色,一“熟”一“荒”,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状态,展现出乡村自然景象的丰富。尾联:“牧儿良得意,吹笛下牛羊”,描绘了牧儿吹着笛子赶着牛羊归来的画面,“良得意”将牧儿的欢快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动衬静,更显乡村傍晚的宁静美好。
上一篇:宋·洪咨夔《发阆州二绝》
下一篇:宋·洪咨夔《和赵保之青田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