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宋作者:洪咨夔浏览量:1
liǔ
zhī
néng
rǎn
bìn
gēn
liǔ
zhǐ
jiě
bàn
chóu
hún
nián
guāng
yǒu
cuī
rén
shuǐ
dān
huā
yòu
shàng
pén

译文

柳枝怎能染黑鬓发根,柳条只能缠住忧愁的魂。时光有什么在催人急迫,水中的牡丹花又移栽到盆。

逐句剖析

"柳汁何能染鬓根":柳枝怎能染黑鬓发根,

"柳丝只解绊愁魂":柳条只能缠住忧愁的魂。

"年光有底催人急":时光有什么在催人急迫,

"水牡丹花又上盆":水中的牡丹花又移栽到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思(其一)》是南宋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以“春思”为主题,通过对春日典型意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愁绪。首句用“柳法”的反用,暗喻鬓发渐白的自然规律,即便有染鬓的妙法,也无法阻挡岁月的痕迹,流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次句则将柳丝拟人化,说它只会缠住人的愁思,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春日柳丝,强化了离愁别绪的浓烈。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年光”指时光,以盆栽牡丹“年复一年”盛开的景象,暗示自然规律的永恒与人工干预的徒劳:即便将牡丹移入盆中精心养护,仍难阻春光流转、岁月更迭。全诗语言直白通俗,没有晦涩的典故,却通过“柳法”“柳丝”“年光”“水牡丹”等日常意象,将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规律的体悟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柳汁何能染鬓根”,柳汁本有染物之用,但诗人却反问“何能染鬓根”,言下之意是柳汁再能染,也染不黑渐渐变白的鬓发。此句以日常事物起兴,暗写年华老去却无法逆转的无奈。“柳丝只解绊愁魂”,柳丝本为柔弱之物,诗人却说它“只解绊愁魂”,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为被柳丝牵绊的状态。既呼应前句“柳汁”的意象,又深化了愁思缠绕、难以摆脱的沉重感。“年光有底催人急”,年光即时光,诗人以“有底”(为何)发问,直指时光匆匆催人紧迫的核心。此句从具体物象转向对时间的直接感慨,将前两句的无奈升华为对生命流逝的普遍焦虑。“水牡丹花又上盆”,水牡丹指盆栽牡丹,本为观赏之花,却“又上盆”暗示季节轮替、花期重临。结句以花开之景反衬时光不可逆,既呼应首句“染鬓根”的衰老,又用“又”字强化了年光催人的紧迫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咨夔《庐山五猗》

下一篇:宋·洪咨夔《续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