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已覆地":初雪已经覆盖了大地,
"晚风仍积威":傍晚的风仍然积聚着威严。
"木鸣端自语":树木在风中鸣响,仿佛在自言自语,
"鸟起不成飞":鸟儿飞起却难以飞翔。
"寒巷闻惊犬":寒冷的小巷中传来犬吠声,
"邻家有夜归":邻家有人在夜里归来。
"不无惭败絮":我难免为自己的贫寒生活感到惭愧,
"未易泣牛衣":但也不容易像王章那样在困境中哭泣。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初雪已覆地,晚风仍积威”,开篇点题,描绘出雪刚刚落下,大地已被覆盖,而晚风依然强劲,积威犹存的景象。通过对雪和风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寒冷、孤寂的基调。颔联“木鸣端自语,鸟起不成飞”,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树木在风中的鸣响拟人化为“自语”,生动地表现出雪夜的寂静和清冷。鸟儿因寒冷和积雪而无法正常起飞,更增添了一种压抑的氛围。颈联“寒巷闻惊犬,邻家有夜归”,通过描写寒巷中犬吠和邻家有人夜归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雪夜的孤寂。犬吠声在寂静的雪夜中格外突兀,邻家夜归的身影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尾联“不无惭败絮,未易泣牛衣”,诗人由景及情,联想到自己贫寒的生活。“惭败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不满和无奈,“未易泣牛衣”则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坚韧不拔的精神。
下一篇:宋·陈师道《寄答李方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