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庐烟不起":树林中的房舍没有炊烟升起,
# 林庐:林中屋舍。
"城郭岁将穷":城郭仿佛到了一年的尽头。
# 岁将穷:指年底,岁暮。穷:尽。
"云日明松雪":云间的日光映照得松树上的雪更加明亮,
# 明:明亮。,云日:薄云遮日的景象。
"溪山进晚风":晚风从溪山吹进来。
# 进:指风吹进。,溪山:溪水纵横山间。
"人行图画里":行人行走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鸟度醉吟中":鸟儿在诗人沉醉的吟诵声中飞过。
# 鸟度醉吟中:是说诗人正在吟咏,鸟雀一瞥即掠过。度:通“渡”。
"不尽山阴兴":如同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兴致绵绵不尽,
# 不尽山阴兴:“山阴兴”两句:指《晋书》中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事。
"天留忆戴公":上天让我在此时怀念戴公(借指负山居士)。
# 戴公:本指戴逵,这里指友人张仲连。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怀人诗。描绘了雪后黄楼周围林庐、城郭、松雪、溪山的景色,展现出雪后宁静优美的画面。同时,通过“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表达了对负山居士的深切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借雪后黄楼的景色描写,如“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等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身洒脱、恬淡闲适的情怀。用典:尾联用晋人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翻出新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既契合雪后环境,又切合寄友诗题,体现用典的精密。化用:颈联化用李白《清溪》“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句,结合自身所写冬景,易“明镜”为“图画”,“屏风”为“醉吟”,使诗歌另有新意。动静结合:颈联“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将行人、飞鸟的动态与雪后静态的景色相结合,并且物我交融,互为映衬,构成丰富的雪景图。
3.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雪后黄昏空明澄净的画面。林中屋舍炊烟已无,可知是傍晚时分,烟雾散尽使得林间茅庐清晰可见,极目远望有广漠荒寒之感,城垣积雪预示一年将尽。表面上是寻常写景,却很切合雪后登楼的情景,类似唐代祖咏“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意境。颔联更体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日光透过薄云映照松枝上的积雪显得明亮,溪水纵横的山间吹进晚风带来寒意。此联一字一意,无冗赘之语,“云日”“松雪”“溪山”“晚风”用最简炼字句传递多意象,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以“明”“进”维系,使画面生动,如见雪景,如闻风声。颈联同样写登楼所见,“醉吟中”三字将诗人自身融入,人和景物融合。此联下语平淡、明白如话,但对仗工稳,虽不如前联锻炼精巧,却意趣横生,展现出诗人放达的高情逸兴。化用李白《清溪》诗“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将李诗写山水秀美之句改用于写冬景,易“明镜”为“图画”,变“屏风”为“醉吟”,“鸟度醉吟中”增添奇趣,物我交融,共同构成层次丰富的岁暮雪景图。尾联运用晋人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表明对友人的思念。王徽之乘兴访戴,兴尽而返。陈师道在此发掘新意,意为自己宁可不去拜访友人,使兴不尽,从而能长忆友人。既体现诗人冲淡情怀,又可见其友情诚笃,翻出新意,且契合雪后环境与寄友诗题,可见用典精密。
4. 作品点评
这首登高怀人诗,前六句绘雪后黄楼景,后两句寄情负山居士。诗人在严寒思友情境下洒脱赏雪,以恬淡心境为自然添趣。诗结构严谨,景情相融,前六句景中含情,让后两句怀人之情更显冲淡。王士稹虽不喜江西诗派,却因本诗情感与景观的清新淡泊而赞之。
# 末句意思尤妙,盖相见则意惬,意惬则不复忆之矣。王徽之之不见戴逵而返,乃天留此相思之情于无穷也。
宋谢叠山
#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尤妙。余尝独步山巅水涯,积雪初霁,云敛日明。遥望松林,徘徊溪桥,踏月而归,始知此两句如善画。作诗之妙,至此神矣。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
# “明”字、“进”字皆诗眼。
元方回《瀛奎律髓》
上一篇:宋·陈师道《次韵德麟植桧》
下一篇:宋·陈师道《归雁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