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阻游南步":雨水阻挡了往城南游玩的脚步,
"泥留逐北情":泥泞挽留了向北返回的心情。
"稍看飞雾断":渐渐看到飞扬的雾气消散,
"复作远山横":又看到远处的山峦横亘。
"野润膏新泽":野地因新雨的润泽而肥沃,
"楼明纳晚晴":楼阁在傍晚的晴光中显得格外明亮。
"归宜有佳思":归来应该会有美好的思绪,
"纱帽压香英":纱帽上压着香花。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雨阻游南步,泥留逐北情”,诗人开篇直接点明出游遇雨受阻的情况,无法继续往城南游玩,“泥留”形象地写出道路泥泞,仿佛挽留了他们前行的脚步,表达出因行程被打乱而产生的无奈之情,为下文情感的转变做铺垫。颔联“稍看飞雾断,复作远山横”,描写雨停后的景色变化。渐渐地看到飞雾消散,远处的山峦重新横亘在眼前。这两句诗从视觉角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与变幻,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有所转变,从无奈逐渐转向对美景的欣赏。颈联“野润膏新泽,楼明纳晚晴”,进一步描绘雨后的景色。野地因为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肥沃,充满生机;楼阁在傍晚的晴光映照下显得明亮。“润”“明”二字生动地表现出雨后野地和楼阁的特点,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氛围,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归宜有佳思,纱帽压香英”,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此次出游归来后应该会有美好的思绪,并且想象自己纱帽上压着香花的惬意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此次出游的喜爱和期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上一篇:宋·陈师道《罗敷媚·二之二》
下一篇:宋·陈师道《江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