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鸟一枝足":归巢的鸟儿有一根树枝栖息就已满足,
"争林终夜鸣":有些鸟儿却在林中争夺,整夜鸣叫不停。
"庭花当户发":庭院里的花儿正对着门户绽放,
"江月向人明":江上的明月对着人照得十分明亮。
"鸟度清溪影":鸟儿飞过清澈的溪流,水中映出它的影子,
"风回晚市声":晚风吹过,带回了远处集市的声音。
"梦中无好语":在梦里没有得到美好的言语,
"池草为谁生":池塘边的春草,又在为谁生长呢。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宿鸟一枝足,争林终夜鸣”,以“宿鸟”起笔,写有的鸟只需一枝就能安歇,有的却整夜在林间争鸣。“一枝足”与“终夜鸣”形成对比,既写出春夜鸟的不同状态,又暗带一丝对“争”的淡然,安歇者自安,争鸣者自争,为全诗奠定清幽而略带静谧的基调。颔联“庭花当户发,江月向人明”转向视觉,庭院里的花正对着门户绽放,江上的明月对着人照得明亮。“当户发”写出花的主动与鲜活,“向人明”赋予月以温情,花与月相互映衬,让春夜有了生机与暖意,画面感十足。颈联“鸟度清溪影,风回晚市声”又添动态,鸟飞过清溪,水中留下它的影子;晚风吹过,带回远处市集的声音。“度清溪影”写鸟的轻盈与溪水的澄澈,“回晚市声”以远处的人声反衬近处的寂静,一动一静,让春夜既有自然的清幽,又不失生活的暖意。尾联“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由景入情,写自己在梦中没能得到美好的话语,那池边的春草,又在为谁生长呢?“无好语”透着失落,“为谁生”带着茫然的怅惘,将前面景物中藏着的淡淡心绪挑明,春夜虽美,却难掩内心的闲愁,余味悠长。全诗从鸟、花、月到溪、风、草,由景及情,层层递进,把春夜的清幽与内心的微愁融合得自然贴切。
上一篇:宋·陈师道《同苏不疑避暑法惠寺》
下一篇:宋·陈师道《酬智叔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