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
liú
shì
yǐn
zhě

朝代:宋作者:陈师道浏览量:1
chén
liú
rén
hòu
yǒu
yǐn
gēng
rén
mǎn
bēi
gēng
tíng
tíng
xiǎo
jiā
wēng
tóng
zuì
xǐng
xíng
qiě
wèn
zhī
huì
xìng
míng
zhě
gǎo
zhú
liáo
míng
lǎo
shēng
suǒ
yīn
shāo
shāo
shēng
guò
qíng
mén
shí
yín
zuò
yuān
shēng
shī
shū
gōng
zhǒng
dāo
niè
yǎng
shēng
fēi
zǒu
tóng
xué
kǒng
xiá
qián

译文

陈留那些有名望的人之后,怀疑有隐居在屠夫、农夫中的隐士。这个人难道只是一般人吗,他虽然满腹才学,却只能以一杯羹来维持生活。有个姿态美好的小家女子,和老翁一同醉醒。傍晚时分,老翁一边走一边唱歌,问他姓名,他却不愿透露。你难道是个通达的人吗,就像枯竹偶尔发出一声鸣叫。我这个老人因为什么原因,名声稍稍超过了实际情况。闭门家中,下了十天雨,吟诗的声音就像饥饿的老鹰发出的叫声。懂得诗书却只能用来盗墓,操持刀剪才能维持生计。飞鸟和走兽不住在同一个洞穴,孔子周游列国,连烟囱都来不及熏黑。

逐句剖析

"陈留人物后":陈留那些有名望的人之后,

"疑有隐屠耕":怀疑有隐居在屠夫、农夫中的隐士。

"斯人岂其徒":这个人难道只是一般人吗,

"满腹一杯羹":他虽然满腹才学,却只能以一杯羹来维持生活。

"婷婷小家子":有个姿态美好的小家女子,

"与翁同醉醒":和老翁一同醉醒。

"薄暮行且歌":傍晚时分,老翁一边走一边唱歌,

"问之讳姓名":问他姓名,他却不愿透露。

"子岂达者与":你难道是个通达的人吗,

"槁竹聊一鸣":就像枯竹偶尔发出一声鸣叫。

"老生何所因":我这个老人因为什么原因,

"稍稍声过情":名声稍稍超过了实际情况。

"闭门十日雨":闭门家中,下了十天雨,

"吟作饥鸢声":吟诗的声音就像饥饿的老鹰发出的叫声。

"诗书工发冢":懂得诗书却只能用来盗墓,

"刀籋得养生":操持刀剪才能维持生计。

"飞走不同穴":飞鸟和走兽不住在同一个洞穴,

"孔突不暇黔":孔子周游列国,连烟囱都来不及熏黑。

# 孔突不暇黔:四库本作圣有不暖席,接淅去齐行。宋注本、高丽本、库注本校:一本作圣有不暖席,接淅去齐行。四库本校:孔突字讹,黔复失韵,非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陈留市隐者》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前十句重在事,写“市隐”刀镊工的疏狂之事;中四句是诗人的自况,“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是全诗的佳句,写其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末四句抒发感想,表达对那些表面借诗书获取虚名,实则行鼠窃狗盗之事的人的鄙夷之情。全诗将叙事、表达志向与抒发感想巧妙融合,语言看似质朴平淡,实则用词丰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者生活的古体诗。诗歌先叙事,写“市隐”刀镊工的疏狂之事,接着借由此写诗人的自况和言志,表达对那些表面借诗书获取虚名的宵小之辈的鄙夷。

2. 写作手法

用典:“孔突不暇黔”化用《淮南子·修务训》中典故,说的是孔子和墨子,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往往烟囱还没被熏黑,席子还没坐热就又匆匆启程,以此极力描绘出他们急于世务的状态。陈师道在此处引用,实则是用来影射那些凭借诗书谋求名利的人,这些人只是为了功名利禄四处奔波,实不同于心怀天下、急于济世的孔子和墨子。

3. 分段赏析

前十句重在叙事,写“市隐”刀镊工的疏狂之事。“陈留人物后,疑有隐屠耕”两句,“陈留”地近汴京,原本是人物辈出的地方,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和东汉文学家蔡邕都曾是这里人。江季恭为之作传的刀镊工有与众不同之处,很自然地作者就联想到这些历史名人了。“斯人岂其徒,满腹一杯羹。婷婷小家子,与翁同醉醒。薄暮行且歌,问之讳姓名。子岂达者与,槁竹聊一鸣。”几句写“市隐”刀镊工的疏狂之事,他每日辛勤劳作,所得仅够维持当日生计。与那身姿绰约的小家女子朝夕相伴,同醉同醒。到了傍晚时分,便将小女背在肩头,鬓边插着鲜花,吹奏长笛,任由小女打着节拍,自己放声高歌,沿着长街缓步而归,模样恰似楚地那位狂放不羁的接舆。至于他究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世嫉俗之人,还是“无一朝之忧,而有终生之乐”的超脱凡俗的豁达之士,诗中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中四句是诗人的自况。“老生何所因,稍稍声过情”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他是一个穷老的书生,虽执着于诗文,却是一无凭借。他的诗,曾受到苏轼、黄庭坚的赏识,苏黄二人为其扬名,这使得他这样一位僻居陋巷的草茅下士,也有了一些名声。敖陶孙在《集评》中说:“陈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芬,冲寂自妍,不求赏识。”可见“老生”二句,除了诗人自谦之外,也还带有些“冲寂自妍”的意味。“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是全诗的佳句。连绵阴雨持续十日,雨水顺着屋檐不断滴落。陈师道长时间枯坐家中,在饥饿的煎熬下,仍坚持苦吟作诗,这正是他穷困愁苦生活的真实缩影。由于家境贫寒,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不得不投靠岳父维持生计,这般生离死别的痛楚,他有着切肤之痛。此刻孤身一人,事业无成,恰似本应搏击长空的苍鹰,只能在狭小的斗室里发出饥饿的悲鸣。这两句生动勾勒出诗人穷苦困顿的境遇,以及闭门思索诗句的场景。即便生活清贫至此,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也未曾动摇。这两句写得有情有致,因此得到黄庭坚的高度赞赏。后来黄庭坚也创作了《陈留市隐》一诗,模仿陈师道此作,其中“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两句备受赞誉,被称为“无以复加”(出自《王直方诗话》),显然是受陈师道佳句启发而作。黄庭坚与陈师道关系介于师友之间,堪称陈师道真正的“知音”。末四句抒发感想。“诗书工发冢,刀籋得养生”诗人对那些表面借诗书获取虚名,实则行鼠窃狗盗之事的人充满鄙夷,认为他们不过是干着“诗书发冢”这般无耻行径的宵小之徒。反观陈留市的那位隐者,尽管以操持刀镊的营生维持生计,却领悟到了养生处世的真谛,对此,诗人表达出由衷的赞赏之情。飞走不同穴,孔突不暇黔”化用《淮南子·修务训》中典故,说的是孔子和墨子,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往往烟囱还没被熏黑,席子还没坐热就又匆匆启程,以此极力描绘出他们急于世务的状态。“突”指的是烟囱,“黔”意为黑色,在这表示被熏黑。诗人在此借用这个典故,实则是用来影射那些凭借诗书谋求名利的人,这些人只是为了功名利禄四处奔波,既不同于心怀天下、急于济世的孔子和墨子,也和陈留市以刀镊为生的隐者截然不同。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将叙事、表达志向与抒发感想巧妙融合,语言看似质朴平淡,实则用词丰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师道《叔父惠鉢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陈师道《送高推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