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径篮舁两眼明":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眼前一片光明,
# 篮舁:竹轿。,侧径:狭窄的路,
"出山犹带骨毛清":带着一身清爽。
# 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白云笑我还多事":白云笑我出山是多事之举,
"流水随人合有情":而流水却对我情谊颇深,一路随着送我出山。
"不及鸟飞浑自在":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
# 自在:自由自在。
"羡他僧住便平生":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
# 羡:羡慕。
"未能与世全无意":然而,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
# 全无意:全然了断。
"起为苍生试一鸣":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唱赠答诗。介绍了诗人陈师道应和南丰先生(曾巩)出山之作,通过描绘曾巩出山时的情景与心理活动,展现了其复杂的心路历程。
2. 分段赏析
首联“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曾巩出山时的情景,“侧径篮舁”点明出山路径的狭窄与乘坐竹轿的细节,“两眼明”不仅写出山路景色明晰,更暗喻友人目光澄澈、心境明朗,“出山犹带骨毛清”则强调友人虽身处官场,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与清朗的气质。颔联“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巧妙运用拟人手法,“白云笑我”将白云人格化,表面是白云嘲笑诗人自己出山是多管闲事,实则可能暗指官场中小人对诗人出山为百姓发声的不解与嘲讽;“流水随人”则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感,流水一路相随,象征着自然之物对诗人的理解与陪伴,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出山是顺应内心、顺应时势之举,此联通过白云与流水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感慨。颈联“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诗人由自身的出山联想到鸟儿的自由飞翔与僧人的宁静生活,“不及鸟飞”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羡他僧住”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僧人一生悠然闲适的向往,通过鸟与僧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渴望,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出山为官这一选择的复杂心理。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自己并非完全超脱尘世,“未能与世全无意”说明诗人心中仍有关注世事、关心百姓的情怀,“起为苍生试一鸣”则点明了诗人出山的根本原因,即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体现出诗人虽向往归隐,但因心系苍生,最终还是选择放弃隐居生活,投身官场,为百姓谋福祉。
上一篇:宋·陈师道《盘马山》
下一篇:宋·陈师道《卜算子·纤软小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