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羊荆州":我一生就像羊祜镇守荆州那样,
"追送不作远":追送友人也不觉得路途遥远。
"岂不畏简书":难道我不害怕朝廷的公文命令吗,
"放麑诚不忍":只是实在不忍心就此分别。
"一代不数人":这样的人才一代也难有几个,
"百年能几见":百年之中又能见到几次呢。
"昔如马口衔":昔日友人如同被驾驭的马,
# 如:高丽本、库注本作为。
"今为禁门键":如今成为掌管重要事务的关键人物。
"一雨五月凉":一场雨让五月的天气变得凉爽,
"中宵大江满":半夜时分大江涨满了水。
"风帆目力短":江上风帆远去,我的目光难以企及,
"江空岁年晚":江面空阔,一年又将到尽头。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平生羊荆州,追送不作远。岂不畏简书,放麑诚不忍”,诗人以“羊荆州”典故起笔,表明自己像羊祜一样,对友人苏公的追送不会因路途遥远而停止。“岂不畏简书,放麑诚不忍”,进一步说明并非不怕公务文书的约束,而是如同不忍心伤害幼鹿(放麑典故)一样,实在不忍心与苏公就此分别,充分体现诗人对苏公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中间四句:“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这部分表达对苏公的高度评价,认为像苏公这样的人才在一代之中数量稀少,百年间也难以多见。“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述苏公人生境遇的变化,从过去的某种状态到如今担任重要职位,为下文的送别增添了复杂的情感。后四句:“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描绘送别的环境和场景,五月的一场雨带来凉意,深夜里大江涨满。看着友人乘坐的帆船远去,因目力有限而渐渐看不见,面对空旷的江面,不禁感叹岁月已晚。借景抒情,通过对雨夜、大江、风帆、江空等景象的描写,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岁月的担忧和牵挂,使情感更加深沉。
上一篇:宋·陈师道《宿齐河》
下一篇:宋·陈师道《寄黄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