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iú
guān
qín
zhōu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强至浏览量:1
shí
wàn
qiáng
gōng
lüè
wèi
wān
yāo
fēn
jiàn
miè
lán
shān
yuán
hóu
zhào
kāi
xīn
shàng
suí
shū
chū
guān
shī
jiǔ
fáng
xíng
wài
gōng
míng
zhǐ
zài
tán
jiān
zhǔ
rén
dài
yàn
rán
shí
shuí
dào
néng
míng
xìng
bān

译文

十万张强劲的弓弩尚未张弓发箭,贺兰山一带的寇乱气焰已逐渐熄灭。元侯奉朝廷诏命开设新的军府,贵宾携带文书走出旧关隘。在军旅生活中,诗酒之乐不妨作为行乐之趣,而建立功名也不过是在言谈之间便可成就。主帅正准备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谁说能撰写铭文的只有班固家族。

逐句剖析

"十万强弓略未弯":十万张强劲的弓弩尚未张弓发箭,

"妖氛渐灭贺兰山":贺兰山一带的寇乱气焰已逐渐熄灭。

"元侯把诏开新府":元侯奉朝廷诏命开设新的军府,

"上客随书出故关":贵宾携带文书走出旧关隘。

"诗酒不妨行乐外":在军旅生活中,诗酒之乐不妨作为行乐之趣,

"功名只在立谈间":而建立功名也不过是在言谈之间便可成就。

"主人待勒燕然石":主帅正准备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谁道能铭独姓班":谁说能撰写铭文的只有班固家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刘嗣复都官赴辟秦州幕府四首(其二)》是北宋强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边疆战事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威势与将士的壮志豪情。开篇以十万强弓未发而敌军气焰已消,突显军威震慑力与主帅的谋略过人;继而描写主将奉诏建立新府、幕僚携书出关,细致勾勒出平乱后的军事部署与秩序重建。诗中巧妙将“诗酒行乐”的从容与“功名立谈”的豪迈对照,刻画将士文武兼备的形象与胸有成竹的自信。尾联化用“勒燕然石”典故,以反问手法打破历史局限,既呼应开篇平乱主题,又借古喻今,表达对当下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坚定信念,全诗在雄浑的叙事中洋溢着激昂的英雄气概与进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强至(1022~1076),北宋文学家。字几圣,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庆历进士,历任泗州司理参军、浦江、东阳、元城县令等职,后为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郎中。强至以文学受知于韩琦,为文简古不俗。尤工于诗,诗作沉郁顿挫,气格颇高。他的奏疏曲折疏畅,切中事情,多有裨于世用。著有《祠部集》《韩忠献遗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十万强弓略未弯,妖氛渐灭贺兰山”:首联以宏大的战争场景起笔,“十万强弓”极言兵力强盛,而“略未弯”却陡然转折,写强弓尚未张弦,便已让贺兰山的“妖氛”(指敌军气焰)渐灭。这种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笔法,既凸显了军威震慑力,又暗含对主帅谋略的推崇,贺兰山的地理指向更强化了边疆平乱的叙事背景,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元侯把诏开新府,上客随书出故关”:次联聚焦军事部署的细节,“元侯”(主帅)持诏开设新府,“上客”(幕僚)携文书出关,“把诏”与“随书”的动作描写,既体现朝廷对边疆事务的重视,也勾勒出军队建制的有序推进。“故关”一词增添历史纵深感,新旧场景的交替暗含平乱后的秩序重建,叙事中透露出对军事行动的严谨刻画。“诗酒不妨行乐外,功名只在立谈间”:颈联笔锋一转,从紧张的军事场景转向将士的精神世界。“诗酒行乐”与“功名立谈”形成奇妙对照,前者展现军营生活的从容雅致,后者以“立谈间”的夸张,极写建功立业的轻松快意。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是对将士才略的高度自信——胸有丘壑者,谈笑间便可定乾坤,语言中洋溢着豪迈的英雄气概。“主人待勒燕然石,谁道能铭独姓班”:尾联化用东汉窦宪“勒燕然石”的典故,以“主人”代指主帅,暗喻其即将成就北伐之功。“谁道能铭独姓班”则反用班固作铭的典故,以反问句式强调:此次刻石记功者,未必只有历史上的班氏一族。诗句既呼应首联的平乱主题,又以“青史留名”的愿景收束,在典故翻新中,彰显出对当下功业的自信与期待,余韵中透着激昂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强至《留守安抚司徒侍中生辰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强至《舟过三郡率值风雨呈同行沈氏昆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