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官司冬不举职":冬季的水官似乎失职,
"天地当凛气辄温":天地间尽管寒气逼人却仍显温暖。
"顽风伺隙倒天令":顽固的寒风寻找缝隙,试图颠覆晴朗的天气,
"扫荡不使繁云屯":四处扫荡,不让厚重的云层聚集。
"阴崖邃谷殆穷腊":阴暗的山崖与深谷中,即便已近岁末寒冬,
"空有雪意乘朝昏":也只有晨昏间虚浮的雪意徘徊。
"宿荄老玘亦借便":陈年的草根与老树根借机作祟,
"欲洩阳气芽株根":妄图泄露阳气,让植株的根茎提前萌芽。
"往往百怪窃窥视":诸多妖邪暗中窥视,
"思以沴疫伤群元":企图用灾疫来伤害百姓。
"赖吾太守为民切":幸而我们的太守深切关怀百姓,
"百拜默与上帝言":多次虔诚地默默向天帝祈祷。
"臣因视民问农计":臣为体察民情而询问农事,
"亟雪犹可望有年":迫切期望降雪,如此尚可指望来年丰收。
"知民所欲弗帝告":若明知百姓所求却不向天帝禀告,
"安用备位称守藩":又何必空居太守之位,号称守护一方。
"至诚一发动天听":至诚之心终于感动上天,
"霄垠地堮俄琼璠":刹那间,天地边际尽覆如琼玉般的白雪。
"混然上下共一色":天地浑然一体,皆成雪白之色,
"直疑元气犹胚浑":直让人怀疑仿佛回到了宇宙初开的混沌状态。
"狂风埋藏反失势":狂风被大雪压制,失去了往日的威势,
"却授威柄还水官":冬季的权柄重新交还给了司冬的水神。
"既云丰年在冬雪":都说冬雪预示着丰年,
# 云:原作去,据活字本改。
"豫拟痴腹盈朝餐":如今可以预见,百姓的肚子将因丰收而每餐都饱足充盈。
北宋文学家
强至(1022~1076),北宋文学家。字几圣,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庆历进士,历任泗州司理参军、浦江、东阳、元城县令等职,后为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郎中。强至以文学受知于韩琦,为文简古不俗。尤工于诗,诗作沉郁顿挫,气格颇高。他的奏疏曲折疏畅,切中事情,多有裨于世用。著有《祠部集》《韩忠献遗事》等。
1. 分段赏析
开篇以“水官司冬不举职,天地当凛气辄温”直指冬日失常——司冬之神失职,本该凛冽时节却暖意徘徊,为全诗奠定“逆天”基调。“顽风伺隙倒天令,扫荡不使繁云屯”进一步刻画气候乱象:顽劣之风趁隙颠倒时令,驱散云层,致使降雪无期。“阴崖邃谷殆穷腊,空有雪意乘朝昏”转写偏远之地,即便时至岁末,也只见晨昏间虚浮的雪意,难见琼瑶落地,暗喻苦寒之地民生更艰。“宿荄老玘亦借便,欲洩阳气芽株根”笔锋切入自然生态:陈年草根借机萌发,妄图提前泄露阳气,打破时序规律。此句既写暖冬催生的异常物候,亦暗含对“逆势而为”的隐忧。“往往百怪窃窥视,思以沴疫伤群元”则将笔触转向民生危机:妖邪乘虚而入,企图以灾疫戕害百姓,层层递进地渲染出暖冬背后的重重隐患,为后文太守祈雪埋下伏笔。“赖吾太守为民切,百拜默与上帝言”转折明快,推出全诗核心人物——太守。他心怀百姓,以“百拜默祷”的虔诚姿态,向天帝倾诉民生疾苦:“臣因视民问农计,亟雪犹可望有年”直言冬雪与农事的紧密关联,唯有及时雪方能兆丰年;“知民所欲弗帝告,安用备位称守藩”更以反问强化责任担当,彰显父母官“为民请命”的使命感。“至诚一发动天听,霄垠地堮俄琼璠”笔势骤转,写赤诚之心感动上苍,刹那间天地化作琼玉世界。“混然上下共一色,直疑元气犹胚浑”以浪漫笔触描绘雪后景象:混沌一色的银白天地,恍若回到宇宙初开的本真状态,既写雪景之壮美,亦暗含“天道归正”的隐喻。“狂风埋藏反失势,却授威柄还水官”收束气候乱象:狂风失势,司冬之神重掌权柄,自然秩序恢复正常。结句“既云丰年在冬雪,豫拟痴腹盈朝餐”以百姓“饱腹”的朴实愿景作结,将自然现象与民生期待直接勾连,收束于对太平丰年的真切向往,全诗在天人和谐的基调中收笔,兼具现实关怀与理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