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知何夕":今夜究竟是怎样的夜晚啊,
"团圆事事同":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事事都透着圆满。
"汤官寻旧味":负责煮食的人追寻着往日的味道,
"灶婢诧新功":烧火做饭的婢女为新做出的浮圆子而感到自豪。
"星灿乌云里":浮圆子像星星一样在深色的汤汁里闪烁,
"珠浮浊水中":又如同珠子般漂浮在浑浊的水中。
"岁时编杂咏":在这岁时节令编写杂咏诗,
"附此说家风":借此诗讲述家族的风尚传统。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开篇以设问起笔,强化了对元宵节这个特殊夜晚的感慨,直接点明元宵节家人团聚的主题,营造出欢乐、温馨的氛围,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颔联“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描写煮浮圆子的情景,“寻旧味”体现对传统习俗的遵循,“诧新功”则表现出煮浮圆子时的欣喜与成就感,从侧面反映出节日的欢乐氛围。颈联“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浮圆子比作星星和珠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浮圆子在锅中翻滚的样子,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尾联“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诗人表示要将这首诗编入岁时杂咏,借此讲述家风。这一联升华了主题,体现出诗人对传统节日风俗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诗歌传承家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