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óng
jǐng
yán
shū
wǎ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周必大浏览量:1
liǎng
zhì
chī
wén
jìn
shēn
sān
yào
耀
jiàn
jīng
lún
qiáo
liú
zhèn
rǎo
zhōu
cāng
míng
jié
yǒu
shén
yòu
jiā
yóu
tuī
nǎi
hòu
péi
ài
mín
duō
cái
duō
duō
shòu
寿
píng
shuí
wèn
jūn

译文

在两制职位上挥笔撰文,文采远超士大夫阶层,在三吴地区展示军事才能,尽显治国的韬略与才干。在震泽留下修建的桥梁,让百姓安居无忧,船只渡越沧海迅捷如神,保障了交通与民生。官府推崇他的良策,其后代也传承延续,陪都的百姓铭记他留下的恩德,世代传颂。如此多才多艺之人却寿命不长,这样的道理又能向谁去询问自然造化呢。

逐句剖析

"两制摛文压缙绅":在两制职位上挥笔撰文,文采远超士大夫阶层,

"三吴耀武见经纶":在三吴地区展示军事才能,尽显治国的韬略与才干。

"桥留震泽居无扰":在震泽留下修建的桥梁,让百姓安居无忧,

"舟济沧溟捷有神":船只渡越沧海迅捷如神,保障了交通与民生。

"宥府嘉猷推乃后":官府推崇他的良策,其后代也传承延续,

"陪都遗爱纪斯民":陪都的百姓铭记他留下的恩德,世代传颂。

"多才多艺无多寿":如此多才多艺之人却寿命不长,

"此理凭谁问大钧":这样的道理又能向谁去询问自然造化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洪景严枢密挽词二首(其一)》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七言律诗诗组中的一首。首联赞其文才超群、军政才能卓越,文可折服士大夫,武能在三吴地区彰显治国韬略。​颔联写其治政功绩:在震泽建桥使百姓安居无扰,渡海舟船迅捷如神,惠及民生。颈联言其后代承传良策受推崇,陪都百姓铭记其遗爱。​尾联叹其多才却短寿,以叩问“大钧”(自然造化)收束,满含对逝者的敬仰、痛惜,及对命运无常的困惑与不平,情感沉郁真挚。全诗咏逝者功绩,融赞与叹,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尽显缅怀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两制摛文压缙绅,三吴耀武见经纶”,首联从文武两方面写人物才能。“两制摛文”显其文才出众,能压倒士大夫阶层;“三吴耀武”则展其军事谋略,在三吴地区彰显治理才能与抱负,开篇便勾勒出文武双全的形象。​“桥留震泽居无扰,舟济沧溟捷有神”,颔联聚焦具体功绩。在震泽建桥让百姓生活不受侵扰,渡海行船迅捷如神,通过“桥留”“舟济”的实事,体现其施政便民、行事高效,展现出切实为百姓谋利的作为。​“宥府嘉猷推乃后,陪都遗爱纪斯民”,颈联写其声望与影响。在宥府(中央官署)的良策被推崇为后辈典范,在陪都留下的恩德被百姓铭记,从官方认可与民间爱戴两方面,凸显其政绩卓著、深入人心。​“多才多艺无多寿,此理凭谁问大钧”,尾联抒发感慨。前句点明人物多才多艺却寿命不长的遗憾,后句以“问大钧(自然或天命)”的问句,将这种惋惜推向对命运无常的慨叹,情感真挚,收束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必大《太和县丞厅葺三亭于官廨曰真清曰特秀曰成溪》

下一篇:宋·周必大《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竹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