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āng
zhēn
zhù
zuò
yóu
shān

朝代:宋作者:周必大浏览量:1
jīn
xiū
qiān
huáng
niàn
cháng
ān
yuǎn
chū
yóu
xiě
yōu
jià
yán
fǎn
chēng
zhōu
píng
shì
dié
yǎn
jìng
yōu
gèng
jiā
fēng
jìng
xuǎn
ěr
gào
láo
shàng
wàng
jiǎn
yǎn
míng
jiàn
shān
jìn
jiē
shàng
yuàn
què
dēng
líng
yǐn
yán
běn
jīng
xíng
jìn
jīng
shè
wèi
pái
jiàn
shèng
yóu
kuàng
nǎi
chūn
wèi
wǎn
suǒ
jiē
shī
chén
shù
zhù
lóng
gǔn
wén
shēn
tǎo
jiàng
shì
fàn
chēng
miáo
wán
qīn
ruǎn
mín
zhàn
ōu
tuō
wèi
shǎo
sǔn
yuàn
yán
xiū
wáng
shī
suì
shú
kǔn

译文

如今暂停校书工作,往日总觉长安遥远。出游以抒内心忧思,驾车前行岂愿回头。撑船渡过平静湖面,着蜡屐踏层层山峦,景致清幽游兴更浓,风止日照更显温暖。仆从莫诉辛劳,我脚犹忘疲痛。眼望清晰见孤山,禁地与皇家园林相连。转登灵隐古寺,岩谷方是山水本源。遍访所有佛寺禅房,逐一推门探访。畅游本可延续,何况春日尚未迟暮。可叹我这微贱之臣,无计辅佐君王。听闻朝堂议深讨,将士匆忙不及用餐。古言降服苗蛮顽抗,不必从阮地进兵。百姓在本土作战,边境未稍损。祈愿休止王师征伐,岁丰时谷物自能收束。

逐句剖析

"今休阁铅黄":如今暂停校书工作,

"昔念长安远":往日总觉长安遥远。

# 昔:宋本作念。

"出游写我忧":出游以抒内心忧思,

"驾言岂顾返":驾车前行岂愿回头。

"撑舟度平湖":撑船渡过平静湖面,

"蜡屐试叠巘":着蜡屐踏层层山峦,

"境幽客更佳":景致清幽游兴更浓,

"风静日亦烜":风止日照更显温暖。

"尔仆毋告劳":仆从莫诉辛劳,

"我足尚忘蹇":我脚犹忘疲痛。

"眼明见孤山":眼望清晰见孤山,

"地禁接上苑":禁地与皇家园林相连。

"却登灵隐寺":转登灵隐古寺,

"岩壑此其本":岩谷方是山水本源。

"经行尽精舍":遍访所有佛寺禅房,

"一一为排键":逐一推门探访。

"胜游固可继":畅游本可延续,

"况乃春未晚":何况春日尚未迟暮。

"所嗟虮虱臣":可叹我这微贱之臣,

"无术助龙衮":无计辅佐君王。

"颇闻议深讨":听闻朝堂议深讨,

"将士不及饭":将士匆忙不及用餐。

"古称格苗顽":古言降服苗蛮顽抗,

"不必侵自阮":不必从阮地进兵。

"吾民战吾地":百姓在本土作战,

"瓯脱未少损":边境未稍损。

"愿言休王师":祈愿休止王师征伐,

"岁熟禾自稛":岁丰时谷物自能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张真父著作游湖山》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借与友人张真父同游湖山,先述出游缘由,从“今休阁铅黄”的烦闷,到借出游排遣忧愁,接着细致描绘游湖山过程,如撑舟渡湖、登山赏景,展现“境幽客佳、风静日烜”的优美风光。途中见孤山、登灵隐寺,记录胜景游历。后笔锋一转,由游兴抒发感慨,身为臣子自叹无术辅助君王,听闻战事将士劳苦,又心系百姓与国土,愿休兵让百姓安享丰收,体现忧国忧民情怀。全词以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质朴自然,借出游串联起个人情绪与家国关切,情感深沉且富有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今休阁铅黄,昔念长安远”,“铅黄”本指女子梳妆用的脂粉,这里代指公务,意思是如今暂且放下繁忙公务。“长安”常用来指代都城,表明过去心中常牵挂着都城的远方之事。此联交代了出游的背景,从忙碌公务到有暇出游,暗示了诗人心情上的转变,也为下文借出游抒怀埋下伏笔。“出游写我忧,驾言岂顾返”,直白地说出出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忧愁,“驾言”指驾车出行,“岂顾返”强调了诗人一旦出发,便沉浸在出游中,不想轻易返回,凸显了他渴望借这次出游彻底摆脱忧愁的急切心情。“撑舟度平湖,蜡屐试叠巘”,描绘了出游中的具体活动。诗人撑着小船,悠然度过平静的湖面;穿上涂蜡的木屐,试着攀登层层叠叠的山峦。“撑舟”“蜡屐”两个动作,生动展现出诗人在游湖山时的惬意与兴致勃勃,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游赏画面。“境幽客更佳,风静日亦烜”,这联是对游湖山时环境和氛围的描写。环境清幽,更增添了出游的兴致,风平浪静,阳光也显得格外灿烂。“境幽”“风静”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而“客更佳”“日亦烜”则从人的感受和天气状况两方面,进一步烘托出出游时愉悦的心境。“尔仆毋告劳,我足尚忘蹇”,写诗人与仆从在出游中的状态。诗人劝慰仆从不要喊累,而自己也因为沉浸在美景中,连脚上的不便(“蹇”指行走困难)都忘却了。这体现出诗人对这次出游的投入,以及湖山美景对他的吸引力之大,让他能暂时忘却身体上的不适。“眼明见孤山,地禁接上苑”,诗人目光明亮,清晰地看到了孤山,此地临近皇家园林(“地禁”指宫廷附近的禁地,“上苑”指皇家园林)。这联既点明了游踪所至,也通过描写孤山与皇家园林的位置关系,为画面增添了一种特殊的空间感,同时也暗示了此地的特殊地位。“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接着写登上灵隐寺,诗人认为这里的岩石山谷才是湖山的精髓所在。“却”字表示转折,从之前对湖山其他景色的描写,转到对灵隐寺周边岩壑的着重刻画,突出了灵隐寺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也展现出湖山景色的多样性和层次感。“经行尽精舍,一一为排键”,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经过了所有的僧舍(“精舍”指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并一一推开僧舍的门。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体现出诗人游历的细致和深入,不放过任何一处风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灵隐寺建筑之多,环境之清幽,让诗人流连忘返。“胜游固可继,况乃春未晚”,诗人感慨如此美好的游历自然可以继续,更何况此时春天还未过去。这联既表达了对此次游湖山经历的喜爱和满足,又流露出希望以后能再有这样美好游历的期待,同时也点明了出游的季节,为整个游湖山的场景增添了一抹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所嗟虮虱臣,无术助龙衮”,笔锋陡然一转,诗人感叹自己身为微不足道的臣子(“虮虱臣”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却没有办法帮助君王(“龙衮”代指君王)。从前面的游湖山的愉悦,突然转到对自身能力和国家事务的担忧,情感上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颇闻议深讨,将士不及饭”,诗人听说朝廷在深入讨论战事,然而将士们却连饭都吃不饱。这联进一步写出了战事给国家带来的困境,表达了对将士的同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体现出他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古称格苗顽,不必侵自阮”,诗人引用古代的典故,说古人用德行使苗民归服(“格苗顽”),所以不必像阮氏那样主动侵犯。这是诗人对当前战事的思考,认为可以用怀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发动战争,展现出诗人的政治见解和对和平的渴望。“吾民战吾地,瓯脱未少损。愿言休王师,岁熟禾自稛”,诗人指出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边境(“瓯脱”指边境)也没有减少损失。他真诚地希望朝廷能够让军队休战,这样到了丰收之年,粮食自然会堆积起来。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心系百姓、渴望和平、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忧国忧民的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必大《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下一篇:宋·周必大《奉常林黄中博士以黄甘食陆务观司直陆赋长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