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zhōu
yǒng
xiōng

朝代:宋作者:周必大浏览量:1
guà
fān
chéng
huí
lǎn
huí
xíng
tiān
hán
yǒu
yún
yóu
dòng
jiāng
kuò
fēng
làng
shēng
shù
diǎn
jiā
shān
cháng
zài
yǎn
shēng
hán
yàn
zhèng
guān
qíng
cháng
nián
nán
lái
kǒng
yǒu
yīn
shū
zuò
pēng

译文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仿佛被冻住了,空阔的江面上没有刮风,浪也翻卷。故乡的青山常常在眼前浮现,深秋的大雁啼鸣声声,牵动着我的思乡之情。船工突然捉住了一条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

逐句剖析

"一挂吴帆不计程":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

# 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

"几回系缆几回行":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

# 系缆:系住缆绳,指停船。

"天寒有日云犹冻":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仿佛被冻住了,

"江阔无风浪自生":空阔的江面上没有刮风,浪也翻卷。

"数点家山常在眼":故乡的青山常常在眼前浮现,

# 常在眼:谓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但仍时时浮现在眼前。,家山:家乡之山。

"一声寒雁正关情":深秋的大雁啼鸣声声,牵动着我的思乡之情。

# 关情:南飞之雁鸣,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寒雁:深秋之雁。

"长年忽得南来鲤":船工突然捉住了一条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

# 南来鲤: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长年:古代对船工的称呼。

"恐有音书作急烹":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舟忆永和兄弟》是南宋周必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质朴笔触,叙写诗人扬帆吴地,不知行程几何,行船停驻间尽显漂泊之态。颔联对偶句描绘冬日江上景致,寒日凝云、阔江生浪,既状旅途艰辛,亦表孤寂心境。颈联借家山与寒雁之景,将萦绕心头的思乡之情与对兄弟的牵挂抒发得真挚深沉。尾联巧用“鲤鱼传书”典故,船行途中获南来之鲤,诗人急切欲烹鱼寻家书,把盼归念亲之意推向高潮。全诗含蓄委婉,融情于景、用典传意,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行舟忆永和兄弟》约创作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彼时诗人离乡顺江而下,奔赴吴地,漫漫水程与沿岸风物,皆化作触动乡思的引子,故而挥笔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行舟忆永和兄弟》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诗。本诗体现了诗人萦绕心头的思乡之情与对兄弟的牵挂,表达了诗人盼归念亲之意。

2. 写作手法

对偶:“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上句绘天空之景,下句摹江面之貌。“天寒”既写时令,又含主观感受;“云冻”更是将情感投射于景物,展现天色阴霾。“有日”却“云犹冻”,足见日色昏暗,氛围惨淡。再看江面,“江阔”“无风”下,“浪自生”打破平静,凸显水势汹涌。此联写景精准,一“有”一“无”形成跌宕,尽显离乡远行的黯淡心境。​融情于景:“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凄秋本易引发思乡,大雁又飞向故乡,一声雁鸣,瞬间牵动诗人无尽愁绪。此联中,“数点家山”与“寒雁”构成淡远画面,雁叫更添凄冷。融情于景,抒情直白。​用典:“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一句巧妙借用“鱼传尺素”典故,该典故原意是主人公让孩子剖开鲤鱼,意外发现鱼腹内藏着一封书信,展现了古人借鱼传信的浪漫想象与对亲人音讯的殷切期盼。以此融入了自己漂泊在外对家人消息的渴望,又含蓄地表达出对故乡兄弟的深切思念,将急切盼望家书的心情展露无遗。

3. 分段赏析

首联记事。“一挂吴帆”点明诗人乘船前往吴地,“不计程”以夸张之笔,凸显从家乡至吴地水路迢迢。下句承接,借船只多次停泊、开行,侧面烘托行舟时日漫长。两个“几回”叠用,既道出水路行程的枯燥乏味,又与“不计程”相呼应。诗人虽未直言思念,却将对家乡兄弟的牵挂之情,悄然融入旅途记述之中。​颔联写景,对仗工整。上句绘天空之景,下句摹江面之貌。本应是迷人的江南秋色,诗人眼中却满是“天寒”“云冻”“江阔”“浪生”。“天寒”既写时令,又含主观感受;“云冻”更是将情感投射于景物,展现天色阴霾。“有日”却“云犹冻”,足见日色昏暗,氛围惨淡。再看江面,“江阔”“无风”下,“浪自生”打破平静,凸显水势汹涌。此联写景精准,一“有”一“无”形成跌宕,景中含情,尽显离乡远行的黯淡心境。​颈联同样对仗工整。上句“数点家山”渐远,暗写诗人自登舟起便凝望故乡,“常在眼”三字,生动展现故乡身影虽消失于视线,却始终萦绕心头,饱含挥之不去的乡愁。下句“寒雁”呼应颔联“天寒”,点明深秋时节。凄秋本易引发思乡,大雁又飞向故乡,一声雁鸣,瞬间牵动诗人无尽愁绪。此联中,“数点家山”与“寒雁”构成淡远画面,雁叫更添凄冷。相较颔联的宏大之景,此联与诗人关联更紧密,情与景交融更深,抒情更直白。​尾联叙事。船工捕鲤本是平常,诗人在“鲤”前冠以“南来”,点明鱼从家乡而来,巧妙借用“鱼传尺素”典故,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意,将急切盼望家书的心情展露无遗。寻常之事,用典自然,既契合诗歌情境,又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深沉而富有韵味。

4. 作品点评

从表面看,这首诗以“行舟”为脉络,四联依次铺陈行程漫长、江行艰险、家山雁影、烹鲤盼书;但细究其内核,思念兄弟、眷恋故乡的深情才是全诗的灵魂主线。诗人笔下,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运用典故,字里行间的抒情意味都在层层递进、愈发浓烈。整首诗不着“兄弟”二字,却将手足情深展现得淋漓尽致;未明言思乡之语,却让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船老大得到一条鲤鱼,作者想起古诗里面的两句诗,唯恐其中有书信,赶快叫船老大剖开。亦明知是一种空想,但思家忆弟之情却表现得极为真率。辞尽而意未尽,全诗心裁即出此两句中。

当代古典文学家金性尧《宋诗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必大《七兄以诗相迎次韵》

下一篇:宋·周必大《六曹长贰观潮予以入直不预晡时大雷雨走笔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