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殿春枝满霜":荼蘼花在春末最后绽放,枝头上像挂满了白霜,
"卢橘熟夏今乃黄":卢橘本应在夏天成熟,如今却已经泛黄。
"弹丸煌煌照坐光":那金橘像弹丸一样,光亮鲜明照得座席都有了光彩,
"老叟惊诧见未尝":我这老汉又惊又诧,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客言采果孟冬月":客人说采摘这果子是在农历十月,
"剖竹为符带苍雪":剖开竹子做成盛放的器具,带着竹子的青苍之色。
"包之赫蹄满贮中":用赫蹄纸把金橘满满地装在里面,
"缠以丝枲外合节":外面再用麻丝缠绕得严丝合缝。
"或藏绿豆因醉翁":有的说按照醉翁的方法,和绿豆一起藏着,
"或杂寸膏仍缄封":有的说掺杂一点膏状物,再密封起来。
"三说未识将谁从":三种说法不知道该听从哪一种,
"但觉色香新摘同":只觉得金橘的颜色和香气,跟刚摘下来的一样。
"分甘安能与众乐":分享美味怎敢独自享乐,
"秘方何惜都传却":保存的秘方又何必吝惜,全都传出去呢。
"已夸指下石化金":人们已经夸赞你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仙指并求君勿噱":我再求你这双“仙指”的妙招,你可别笑话我呀。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1. 分段赏析
“荼蘼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以暮春荼蘼结霜与本应夏熟却提前泛黄的金橘相对照,既点明时节,又突出金橘的异常,为下文铺垫。“殿春”一词写出荼蘼为春末最后开花的特点,“今乃黄”则暗藏惊喜。“弹丸煌煌照坐光,老叟惊诧见未尝”,以“弹丸”喻金橘,形象写出其小巧圆润之态;“煌煌照坐光”描绘金橘色泽鲜亮,光彩照人。“老叟惊诧”通过人物反应,侧面烘托金橘的罕见与珍贵,流露出初见时的新奇之感。“客言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借“客言”详细介绍金橘的采摘时间与保存方法。“剖竹为符”“包之赫蹄”“缠以丝枲”等细节,展现了保存金橘的细致,也暗示友人送礼的用心,字里行间透着对友人的感激。“或藏绿豆因醉翁,或杂寸膏仍缄封。三说未识将谁从,但觉色香新摘同”,继续补充不同的保存妙招,提及“醉翁”增添文化意趣。“三说未识将谁从”表现出对多种方法的不确定,而“色香新摘同”则强调保存效果之好,再次凸显金橘的珍贵与友人的费心。“分甘安能与众乐,秘方何惜都传却。已夸指下石化金,仙指并求君勿噱”,由金橘转向情感表达。“分甘”“传秘方”体现乐于分享的态度,呼应友人赠礼的情谊。“指下石化金”“仙指”以夸张手法赞美友人保存金橘的技艺,“君勿噱”带些许俏皮,更显与友人相处的融洽,全诗在轻松的氛围中收束,满含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金橘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