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衔山":夕阳衔着山尖,
"行云载雨俄鸣":流动的云彩载着雨,雷声骤然响起。
"一顷新荷":满湖新荷在雨中晃动,
"坐间疑是秋声":席间听着叶响,竟像秋日的声息。
"烟波醉客":烟波让游人沉醉,
"见快哉、":见此畅快,
"风恼娉婷":风撩拨着娇美的荷花。
"香和清点":雨珠和清香交织,
"为人吹在衣襟":被风轻轻吹落在衣襟上。
"珠佩欢言":雨打荷叶如珠佩叮咚,夹杂着欢声笑语,
"放船且向前汀":放船驶向前面的小洲。
"绿伞红幢":绿叶像伞、红花如帐,
"自从天汉相迎":仿佛从天河那边迎来。
"飞鸥独落":一只鸥鸟独自落下,
"芦边对、":在芦苇边对着,
"几朵繁英":几朵盛开的荷花。
"侑觞人唱":劝酒的人唱起歌,
"乍闻应似湘灵":初听时,竟像湘水女神在吟唱。
北宋词人
黄裳(1044~1130),宋代文学家。字冕仲,一作勉仲,一云字道夫,号演山,延平(今属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黄裳工诗能文,作品多以儒学为宗,部分作品如《贻李道士》《会仙楼》等,亦有飘然物外之气。其诗骨力劲健,兼众体而有之。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著有《演山集》。
1. 分段赏析
上阙,“落日衔山,行云载雨俄鸣”开篇点明时间与天气:夕阳如被山尖轻衔,天空中流动的云彩忽然裹挟着雨水,雷声(或雨声)骤然响起。“衔”字以拟人化手法写落日依山间的静谧,“俄鸣”则突出雨至的急促,动静相衬,为下文荷塘景致铺垫了略带灵动的氛围。“一顷新荷,坐间疑是秋声”视线转向湖面,广阔的荷塘在雨中晃动,荷叶相击的声响竟让人错觉是秋日的萧瑟之声。这里以“秋声”反衬夏荷的生机,并非写秋意,而是暗写雨势密集、荷叶摇曳之烈,从听觉角度侧面烘托荷塘的广阔与雨景的独特。“烟波醉客,见快哉、风恼娉婷”迷蒙的烟波让观景之人沉醉,只见风雨中,荷花如娇美女子(娉婷)在风中摇曳,似被风雨撩拨却更显灵动。“快哉”直抒胸臆,写出词人观此动态之景的畅快,拟人手法赋予荷花生命感,也暗合“醉客”被美景打动的心境。“香和清点,为人吹在衣襟”雨珠(清点)与荷叶的清香交织,被风轻轻送入衣襟。此句从视觉(雨珠)、嗅觉(荷香)、触觉(风吹衣襟)多感官结合,将雨中荷花的清雅具象化,拉近人与景的距离。下阕,“珠佩欢言,放船且向前汀”雨打荷叶的声响如玉佩碰撞(珠佩),又夹杂着游人的欢声笑语;于是放任小船,随意驶向前面的水洲。“珠佩”既写自然之声,又暗合人事之乐,“放船”二字尽显随兴漫游的闲致,呼应词题“泛湖”的动作。“绿伞红幢,自从天汉相迎”成片的荷叶如绿色的伞盖,荷花如红色的帷幕,仿佛从天河(天汉)中铺展而来,迎接游人。以“绿伞”“红幢”为喻,色彩鲜明且贴合形态;“天汉相迎”将荷塘与天空相连,既写荷塘的广阔,又赋予景致一种开阔的仙气,暗含词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飞鸥独落,芦边对、几朵繁英”一只鸥鸟独自落在芦苇边,与旁边几朵盛开的荷花相对。特写镜头聚焦于鸥鸟与荷花,以飞鸥的“动”衬荷花的“静”,以“独落”“几朵”的疏朗,在壮阔荷塘中添一抹清幽,画面更显层次。“侑觞人唱,乍闻应似湘灵”陪饮的歌女唱起歌来,初听时竟像湘水女神(湘灵)的吟唱。以神话中的“湘灵”喻歌声,既写歌声的清越,又为湖上景致增添一丝空灵的诗意,使实景与虚境交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黄裳《桂枝香·延平阁闲望》
下一篇:宋·黄裳《渔家傲·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