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wǎng
jīn
lái
máng
guò

朝代:宋作者:黄裳浏览量:1
wǎng
jīn
lái
máng
guò
jīn
qīng
guāng
jìng
zhào
rén
xíng
dào
nán
é
cháng
jiàn
hǎo
jiàn
pín
zhǐ
shì
cuī
rén
lǎo
zhù
zhēng
lún
nuó
shì
shàng
duō
qíng
què
bèi
qíng
nǎo
niǎo
fēi
shuí
shí
mǎn
tóu
kōng
hèn
shuāng
huá
zǎo

译文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忙碌奔波中度过一生。亘古不变的明月清辉,静静映照着人世间行走的道路。人啊,终究难以像那月宫中的素娥一样,始终保持着永恒的美好容颜。反倒因频见月光流转,更觉时光如刀,催着人老。想要停下这奔走不息的旅程,却苦于没有办法。这世间啊,多情的人儿,总是被那些无情的人或事所烦恼。看那夜夜飞过的鸟儿,又有谁能真正看透这其中的奥秘。徒然地怨恨着,这满头的白发,为何来得这样早。

逐句剖析

"古往今来忙里过":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忙碌奔波中度过一生。

"今古清光":亘古不变的明月清辉,

"静照人行道":静静映照着人世间行走的道路。

"难似素娥长见好":人啊,终究难以像那月宫中的素娥一样,始终保持着永恒的美好容颜。

"见频只是催人老":反倒因频见月光流转,更觉时光如刀,催着人老。

"欲驻征轮无计那":想要停下这奔走不息的旅程,却苦于没有办法。

"世上多情":这世间啊,多情的人儿,

"却被无情恼":总是被那些无情的人或事所烦恼。

"夜夜鸟飞谁识破":看那夜夜飞过的鸟儿,又有谁能真正看透这其中的奥秘。

"满头空恨霜华早":徒然地怨恨着,这满头的白发,为何来得这样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古往今来忙里过》借景抒怀,以“古往今来”与亘古月光起笔,展现人生匆匆。词人借“素娥”意象,对比嫦娥不老与凡人易老,叹时光飞逝;用“征轮”喻人生,写停驻无计的无奈,又道出多情被无情扰的世事无常。结尾以鸟飞与白发对照,尽显时光流逝、人生失意的苦闷。全词巧用意象,层层递进,将对生命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融入词句,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黄裳(1044~1130),宋代文学家。字冕仲,一作勉仲,一云字道夫,号演山,延平(今属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黄裳工诗能文,作品多以儒学为宗,部分作品如《贻李道士》《会仙楼》等,亦有飘然物外之气。其诗骨力劲健,兼众体而有之。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著有《演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古往今来忙里过。今古清光,静照人行道。”开篇便以雄浑的笔触,将时间长河与人生百态交织在一起。“古往今来”四字,瞬间拉开时空,芸芸众生皆在匆匆忙忙中度过一生。而“今古清光”,这里的“清光”指月光,它亘古不变地静静洒在行人的道路上,月光是永恒的见证者,见证着人类的来来往往、兴衰荣辱。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深沉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个人在历史长河与自然永恒中的渺小。“难似素娥长见好。见频只是催人老。”词人在此处将目光转向神话中的素娥,嫦娥居住在月宫,永葆青春,与凡人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凡人来说,难以像嫦娥那样长久保持美好的状态。而频繁地看到如嫦娥般美好的存在,只会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衰老。这里通过神话意象与现实人生的对比,巧妙地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无奈与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极易引发读者对岁月匆匆的共鸣。“欲驻征轮无计那。世上多情,却被无情恼。”“征轮”象征着人生的前行之路,词人想要停下前进的脚步,却毫无办法,生动地描绘出人生不由自主、只能随波逐流的困境。而后一句“世上多情,却被无情恼”则进一步升华情感,世间充满着多情的人、多情的事,然而往往被无情的现实所困扰、伤害。这两句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饱含着对世事的深深喟叹,体现出词人对人生复杂况味的深刻体悟。“夜夜鸟飞谁识破。满头空恨霜华早。”结尾两句以景结情,夜色中鸟儿自在地飞翔,然而又有谁能真正参透这其中的奥秘呢?鸟儿的自由与词人的无奈形成反差,更添几分惆怅。“满头空恨霜华早”,“霜华”指白发,词人满心悔恨自己的头发过早变白,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空留遗憾。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把词人对时光飞逝、人生不得志的遗憾与苦闷之情尽情宣泄出来,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亶《题崇福禅院二首 其一》

下一篇:宋·黄裳《蝶恋花·水鉴中看尤未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