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悟月中真火冷":谁能领悟月亮里那看似温暖的真火实则清冷。
"能引尘缘":这真火能牵引出尘世的缘分,
"遂出轮回境":使得人脱离轮回之境。
# 轮回:源于梵文,意谓如车轮回旋不停,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环不已。
"争奈多情都未醒":无奈世人沉溺情爱,始终未能觉醒。
"九回肠断花间影":他们为花间的影子愁肠百断。
"万古兴亡闲事定":古往今来的兴亡都是早已注定的闲事。
"物是人非":如今物是人非,
"杳杳无音信":再也没有音信。
"问月可知谁可问":想问月亮可知晓谁能询问,
"不如且醉尊前景":不如暂且沉醉在眼前的酒杯之前。
北宋词人
黄裳(1044~1130),宋代文学家。字冕仲,一作勉仲,一云字道夫,号演山,延平(今属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黄裳工诗能文,作品多以儒学为宗,部分作品如《贻李道士》《会仙楼》等,亦有飘然物外之气。其诗骨力劲健,兼众体而有之。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著有《演山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谁悟月中真火冷。能引尘缘,遂出轮回境。”开篇以独特视角,感慨很少有人能领悟月中真火的清冷,而人们因尘缘牵引,陷入轮回。此句借月起兴,引入对人生的思考,为全词定下深沉基调。“争奈多情都未醒。九回肠断花间影。”接着直接表达无奈之情,世人大多多情,沉醉其中未醒,为花前月下之景愁肠百转,生动展现世人深陷尘缘的状态,表达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与感慨。下阕:“万古兴亡闲事定。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由对人生尘缘的感慨,转向对历史兴亡的思考,认为万古兴亡如同平常之事早已注定,而如今物是人非,往昔的一切都杳无音信,通过对比,强化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问月可知谁可问。不如且醉尊前景。”面对物是人非的现状,词人向月发问,却不知能问谁,最后只能选择在酒杯前的景色中沉醉,以醉酒消愁,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奈与苦闷,将情感推向高潮。
下一篇:宋·黄裳《渔家傲·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