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áo
dīng
jiě
niú
dāo

朝代:宋作者:米芾浏览量:1
páo
dīng
jiě
niú
dāo
hòu
yǒu
jiàn
jiāo
shì
liǎo
jiàn
hòu
huàn
nài
chù
biǎn
xīn
fèn
忿
màn
shì
fēi
cuò
xiāng
gān
è
chéng
jiàn
zhì
zhě
shàn
chí
jué
cāo
xiū
biàn
dào
yuǎn
yuē
sàn
huáng
běn
zhāi
xīn
mín
yàn
càn

译文

庖丁的解牛刀,以极薄的刀刃切入骨节间的空隙​​。用这道理处世,自然不见后患纠缠。可叹偏遇狭隘心肠,怨恨之气反而滋长蔓延。是非混乱互相牵扯,恶果铸成就难再劝谏。智者善于约束自我,方知修身养性需明辨。这道理本不遥远,收敛锋芒自可消散。黄帝当年斋心养性,百姓就能安居康健。

逐句剖析

"庖丁解牛刀":庖丁的解牛刀,

"无厚入有间":以极薄的刀刃切入骨节间的空隙​​。

"以此交世故":用这道理处世,

"了不见后患":自然不见后患纠缠。

"奈何触褊心":可叹偏遇狭隘心肠,

"忿气益滋蔓":怨恨之气反而滋长蔓延。

"是非错相干":是非混乱互相牵扯,

"恶成那及谏":恶果铸成就难再劝谏。

# 及:涉闻本作容。

"智者善持己":智者善于约束自我,

"颇觉操修辨":方知修身养性需明辨。

"此道固不远":这道理本不遥远,

"可约可以散":收敛锋芒自可消散。

"黄帝本斋心":黄帝当年斋心养性,

"斯民即晏粲":百姓就能安居康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庖丁解牛刀》是北宋词人米芾创作的诗作。诗开篇以“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借庖丁解牛时刀刃能于牛骨节空隙间游刃有余,阐述为人处世若能洞悉规律、把握分寸,便“了不见后患”。但笔锋一转,指出若人心狭隘、意气用事,“触褊心,忿气益滋蔓”,则会导致是非错乱、恶果难挽。接着强调“智者善持己”,明智之人善于约束自身、明辨操守修养。最后提出此道并不遥远,既可简约收敛,也能散于日常。并以黄帝斋心为例,暗示若能秉持正道,百姓便能安居乐业。全诗以庖丁解牛之理为引,深入探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以及治世之道,充满深刻的哲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两句化用《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典故。一个“无厚”形容刀刃极薄,“有间”指牛骨节间的空隙,生动展现出庖丁解牛时刀刃在骨节缝隙中自如穿梭的画面,为后文阐述哲理埋下伏笔。此句借典自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暗含着顺应规律、找到事物关键切入点的智慧。“以此交世故,了不见后患”两句将解牛之理延伸至为人处世。“以此”承接上文,表明若能像庖丁解牛般,在与人交往、处理世事时,洞悉规律、把握分寸,便能避免诸多后患。此句直接点明诗歌主旨,把生活哲理与具体行为相联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体现出诗人对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奈何触褊心,忿气益滋蔓”笔锋陡然转变,“奈何”一词饱含惋惜与无奈。指出当人心胸狭隘、偏执时,心中的忿恨之气便会如藤蔓般肆意滋长。“触褊心”形象地描绘出狭隘心理产生的根源,“忿气益滋蔓”则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展现出负面情绪不断蔓延的状态,为后文的后果埋下隐患。“是非错相干,恶成那及谏”进一步说明心胸狭隘、忿气滋长所带来的恶果。“是非错相干”描述了因为个人的负面情绪,导致是非对错相互混淆、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恶成那及谏”则强调一旦恶果形成,再进行劝谏也为时已晚,深刻揭示出不良情绪和不当处事方式的危害,引人警醒。“智者善持己,颇觉操修辨”强调明智之人的处世之道。“智者”点明主体,“善持己”表明他们善于克制、约束自身,懂得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颇觉操修辨”则说明智者能够清晰明辨自身的操守与修养,知道如何在复杂的世事中坚守正道,此句从正面树立榜样,与前文的反面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此道固不远,可约可以散”表明前文所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并非遥不可及。“此道”指代前文的修身、处世智慧,“固不远”强调其贴近生活、容易领悟。“可约可以散”进一步说明这一“道”既能以简约的方式收敛于内心,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也能自然地散见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随时践行,让读者感受到真理的亲近性。“黄帝本斋心,斯民即晏粲”以黄帝为例,“黄帝”是上古贤君,“斋心”指内心纯净、虔诚,注重自身修养。诗人借此说明,若统治者能如黄帝般秉持正道、修养身心,那么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此句将个人修身之道与治国理政相联系,使诗歌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个人处世上升到对理想社会治理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米芾《自涟漪寄薛绍彭》

下一篇:宋·米芾《题麟凤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