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五湖霜气清":浩渺的五湖之上,秋日霜气清冷弥漫,
"漫漫不辨水天形":水天相接,浩渺迷蒙,难以分辨彼此的界限。
"虽无织女支机石":虽然此处没有织女用来支撑织机的神石,
"且对姮娥称客星":姑且对着明月,自称是漂泊天地间的客星。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诗人开篇描绘出一幅秋意笼罩下的太湖壮阔画面。“泛泛”生动展现湖水的浩渺无际,船只于其上自在漂浮;“霜气清”点明时节为秋季,秋霜带来的清冷之气弥漫在湖面,使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澄澈与高远。“漫漫”一词强调水天相接之处模糊难辨,营造出雄浑壮阔又略带朦胧的意境,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太湖水域辽阔无边、水天相融的磅礴气势,为全诗奠定了宏大且空灵的基调。后两句:“虽无织女支机石,且对姮娥称客星”,诗人笔触从眼前实景转向神话联想。“织女支机石”源自传说,相传织女曾以此石支撑织布机,这里诗人感慨虽未得见如此神奇之物,但眼前美景足以让他将自己比作“客星”。“客星”一词,既指天上的星宿,又有诗人自比为如星辰般逍遥于天地间的过客之意。面对皎洁明月(“姮娥”代指月亮),诗人忘却尘世纷扰,以一种洒脱、闲适的姿态,沉醉于这天地自然之中,展现出其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也为诗作增添了奇幻浪漫色彩。
上一篇:宋·米芾《拜书学博士作》
下一篇:宋·米芾《答郭纯老秘校赠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