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zhī
tiáo
zuò
chéng
zhū
yǒu
sān

朝代:宋作者:米芾浏览量:1
hào
lǎn
nán
yǒu
zhī
qióng
niàn
tōng
pín
fēi
shēng
zhuō
bìng
jué
yǎng
xīn
gōng
xiǎo
néng
liú
qīng
míng
yàn
hóng
鸿
qiū
fān
xún
lǎo
zài
jiǔ
guò
jiāng
dōng

译文

天性懒散却难以推辞朋友的情谊,明知处境困窘,哪里还会奢求仕途通达。贫穷并非因为谋生的本领拙劣,生病时才体会到修养心性的功效。小小的园圃能留住来访的客人,高远的天空从不厌烦鸿雁翱翔。趁着秋日,我将驾着船寻访贺知章的遗迹,带着酒渡过江东去。

逐句剖析

"好懒难辞友":天性懒散却难以推辞朋友的情谊,

"知穷岂念通":明知处境困窘,哪里还会奢求仕途通达。

"贫非理生拙":贫穷并非因为谋生的本领拙劣,

"病觉养心功":生病时才体会到修养心性的功效。

"小圃能留客":小小的园圃能留住来访的客人,

"青冥不厌鸿":高远的天空从不厌烦鸿雁翱翔。

"秋帆寻贺老":趁着秋日,我将驾着船寻访贺知章的遗迹,

"载酒过江东":带着酒渡过江东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其三)》是宋代米芾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将赴苕溪时的心境,坦言自己好懒、知穷却不慕通达,颔联认为贫非生计笨拙、病中更觉养心之效,颈联写小圃留客、鸿雁游天,尾联说乘秋帆寻贺知章遗迹、载酒过江东。全诗语言质朴直白,风格旷达随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祐三年(1088年)八月,米芾从无锡前往苕溪(今浙江湖州)时写下这组诗作,当时38岁。诗题里“将之”二字说明写于动身之时,“戏作”则显露出诗人豁达随性的创作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直抒胸臆,说自己天性懒散却难辞朋友情谊,明知处境困窘也不奢求通达。“难辞友”显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岂念通”则透着对世俗名利的淡然,开篇便见率真性情。颔联“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回应“穷”字,坦言贫穷并非谋生能力拙劣,生病反而让自己体会到修养心性的功效。不怨天尤人,反而从困境中悟出道理,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颈联“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转写景物与感悟,小小的园圃能留住客人,高远的天空从不厌烦鸿雁翱翔。以小圃留客喻人情真挚,以青冥容鸿暗比自己向往自由,景中含情,寓意自然。尾联“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点出此行目的,秋日里乘帆寻访贺知章的遗迹,带着酒渡过江东。借贺知章归隐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载酒”二字更添文人雅趣,收束洒脱而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米芾《寄吴诗客》

下一篇:宋·米芾《欧阳询《度尚》《庾亮帖》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