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留因夏":因为夏天有松竹的美景所以停留,
"溪山去为秋":为了欣赏秋天的溪山风光而离去。
"久赓白雪咏":长久以来持续地创作高雅的诗歌,
"更度采菱讴":如今又谱写一些民间的采菱歌谣。
"缕玉鲈堆案":洁白如玉丝般的鲈鱼肉堆放在桌案上,
"团金橘满洲":如金色圆球般的橘子遍布山野。
"水宫无限景":苕溪的水景如同仙境般有无尽的美景,
"载与谢公游":真想载着谢公一同去游览。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1. 分段赏析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两句点明出行的缘由与时节。“留”“去”二字对仗工整,“松竹留因夏”表明因夏日的松竹之景而停留,展现出对夏日松竹景致的留恋;“溪山去为秋”则说明为了欣赏秋天的溪山景色而启程前往,巧妙地交代了出行时间与目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不同季节景致的喜爱与追寻。“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此联写诗人自身的文学创作活动。“赓”有继续、接续之意,“白雪咏”代指高雅的文学创作,表明诗人长久以来持续进行着高雅的诗文创作;“度”有创作、谱写之意,“采菱讴”代表民间歌谣,体现诗人不仅热衷于高雅创作,还尝试创作通俗的民间歌谣,丰富了诗歌内容,展现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广泛兴趣与深厚造诣。“缕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两句描绘了苕溪的美食与物产。“缕玉”形象地将鲈鱼的肉质比作洁白的玉丝,细腻地展现出鲈鱼的鲜美;“堆案”则说明鲈鱼数量之多,突出当地水产的丰富。“团金”生动地描绘出橘子如金色圆球般的外观,鲜艳夺目;“满洲”强调橘子遍布山野,尽显当地水果丰收之景。此联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美食的诱人,凸显出诗人对苕溪物产的赞美。“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尾联展现诗人的畅想。“水宫”借指苕溪一带如仙境般的水景,“无限景”极言景色之美、之多。“谢公”即谢灵运,诗人希望能与谢灵运一同乘船游览苕溪美景,既表达出对苕溪景色的高度赞美,又以与谢灵运同游自比,暗示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与高雅的志趣,同时也赋予诗歌浪漫的想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