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中天月":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天空中央,
"团团径千里":圆圆的月影仿佛径直跨越千里之遥。
"震泽乃一水":震泽不过是一片水域,
"所占已过二":它所占的面积却已超过十分之二。
"娑罗即岘山":娑罗就是岘山,
"谬云形大地":有人说它的形状像大地。
"地惟东吴偏":此地只是东吴的一处偏远之地,
"山水古佳丽":但山水自古以来就十分秀丽。
"中有皎皎人":山中有一位品行高洁的人,
"琼衣玉为饵":身着如美玉般洁净的衣裳,如同以美玉为食般超凡脱俗。
"位维列仙长":他的地位如同位列仙班的长者,
"学与千年对":学问能与流传千年的智慧相媲美。
"幽操人独处":他有着幽雅的操守,独自隐居,
# 人:河山本作久。
"迢迢愿招类":却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聚。
"金飔带秋威":秋风带着秋天的威严吹来,像金色的气流一般,
"欻逐云樯至":忽然追逐着云帆到来。
"朝隮舆驭飙":早晨,云气随着车驾如疾风般升起,
"暮返光浮袂":傍晚,余晖洒在衣袖上仿佛浮动的微光。
"云盲有风驱":云朵像盲目的东西被风驱赶着移动,
"蟾餮有刀利":月亮的阴影仿佛有锋利的刀刃。
"亭亭太阴宫":高耸的月宫中,
"无乃瞻星气":莫非是在仰望星象之气。
"兴深夷险一":他兴致高雅,将险峻与平坦视为一体,
"理洞轩裳伪":道理透彻,能看穿官场服饰下的虚伪。
"纷纷夸俗劳":世俗之人纷纷夸耀自己的辛劳,
"坦坦忘怀易":而他却能坦然地忘却这些俗务。
"浩浩将我行":浩浩荡荡的景象仿佛要带着我前行,
"蠢蠢须公起":而那些懵懂无知的人还需要您起身引领。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1. 分段赏析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开篇描绘明月高悬、水域广阔的景象,营造出宏大而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点明岘山的地理位置和独特景色,强调其虽地处偏远,但山水秀丽,为下文隐士形象的塑造做铺垫。“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塑造了一位品行高洁、学问渊博的隐士形象,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明确。“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表现了隐士的孤独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描绘了秋风、云帆等自然景象的变化,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和画面感。“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通过对云朵、月亮等自然现象的奇特描写,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进一步烘托隐士的超凡脱俗。“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表达了隐士对险峻与平坦、官场虚伪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批判了世俗之人的虚荣和隐士的超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以宏大的景象和呼吁,表达了对隐士引领世人的期望,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
上一篇:宋·米芾《题永徽中所模兰亭叙》
下一篇:宋·米芾《致爽轩四首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