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zhōu
zhōng
zuò

朝代:宋作者:米芾浏览量:1
zuó
fēng
西
běi
wàn
sōu
jiē
chéng
biàn
便
jīn
fēng
zhuǎn
ér
dōng
zhōu
shí
xiān
gèng
bǎi
jīn
shàng
xián
jiàn
chuán
gōng
dòu
zuò
shì
ér
yuàn
tiān
gāo
chē
huáng
jiāo
shēng
kǒu
yàn
ruò
yòu
zhān
gèng
zhuǎn
tiān
jīn
gōng
mǎn
yuàn
sàn
fēng
chē
jiào
dàn
lín
zhàn
bàng
guān
yīng
dòu
miǎo
miǎo
àn
kuàng
西
jiāng
yuǎn
wàn
shì
chéng
shí
lái
wǎn

译文

昨天刮起西北风,万千船只都趁风顺利前行。今日风向转为东,我的船需十五人拉纤才行。纤夫力竭我再雇人,给出百金报酬还嫌少。船工愤怒争吵,纤夫坐着干瞪眼心怀埋怨。又添桔槔又用车,却像陷入黄胶般难动。河泥好似庇护纤夫,粘住船底纹丝不转。增加酬金船工不再怒,众人满意怨气消散。一拉船如风车转动,叫嚷呼喊像临战般激昂。看着旁边的莺窦湖,浩渺无边不见岸。湖水虽多却一滴不能汲取,更别说那遥远的西江。万事都需趁时机,可这合适的时机来得多么晚啊。

逐句剖析

"昨风起西北":昨天刮起西北风,

"万艘皆乘便":万千船只都趁风顺利前行。

"今风转而东":今日风向转为东,

"我舟十五纤":我的船需十五人拉纤才行。

"力乏更雇夫":纤夫力竭我再雇人,

"百金尚嫌贱":给出百金报酬还嫌少。

"船工怒斗语":船工愤怒争吵,

"夫坐视而怨":纤夫坐着干瞪眼心怀埋怨。

"添槔亦复车":又添桔槔又用车,

"黄胶生口咽":却像陷入黄胶般难动。

"河泥若祐夫":河泥好似庇护纤夫,

"粘底更不转":粘住船底纹丝不转。

"添金工不怒":增加酬金船工不再怒,

"意满怨亦散":众人满意怨气消散。

"一曳如风车":一拉船如风车转动,

"叫啖如临战":叫嚷呼喊像临战般激昂。

"傍观莺窦湖":看着旁边的莺窦湖,

"渺渺无涯岸":浩渺无边不见岸。

"一滴不可汲":湖水虽多却一滴不能汲取,

"况彼西江远":更别说那遥远的西江。

"万事须乘时":万事都需趁时机,

"汝来一何晚":可这合适的时机来得多么晚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吴江舟中作》是北宋诗人米芾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叙述行舟吴江的经历,诗人描述了船工与纤夫的矛盾,以及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让船行进却困难重重的情景,如用桔槔、水车都无济于事,河泥仿佛与纤夫作对,船底被粘难以转动。增加酬金后,众人情绪才得以平复,齐心协力拉船。最后诗人由行舟联想到万事需乘时,感慨时机来得太晚。前半部分叙述行舟遇风及拉纤过程中的波折,展现人力与自然、人力之间的矛盾;后半部分写增加酬金后众人协作拉船,以及由景及情的感慨,情感从困境中的无奈转为对时机的喟叹。此诗体现米芾诗歌创作特色,语言质朴自然,叙事生动,将生活场景与人生感悟巧妙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吴江舟中作》约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米芾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作。当时米芾行舟吴江,亲身经历行舟因风向转变而遭遇诸多困难。他将这一行舟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开篇点明行舟的天气变化情况。昨日刮起西北风,顺风使得众多船只航行顺利,占据天时之便。而今日风向转为东风,诗人自己的船只则需十五人拉纤才能行进。通过风向转变前后行舟状况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行舟因风向改变而由便利陷入艰难的处境,为后续叙述拉纤的种种波折埋下伏笔。“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船工怒斗语,夫坐视而怨”:此部分承接上文,写纤夫拉纤力竭后,诗人只得再雇人帮忙,即便给出百金的报酬,众人仍嫌价钱低。船工为此愤怒争吵,新雇的纤夫则干坐着心怀不满。生动地描绘出因酬金问题引发的人物矛盾,展现出拉纤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复杂,从侧面反映出行舟艰难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添槔亦复车,黄胶生口咽。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诗人在此描述为了让船行进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使用桔槔、水车等工具,然而都如同陷入黄胶一般,毫无作用。甚至河泥仿佛在帮助纤夫,牢牢粘住船底,使船更加难以转动。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行舟的艰难程度进一步渲染,体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一曳如风车,叫啖如临战”:增加酬金后,船工不再愤怒,众人的不满也消散了。此时大家齐心协力拉船,船行进起来如同风车转动,众人呼喊叫嚷,仿佛临战一般充满干劲。这几句展现出矛盾解决后众人协作的场景,与前文的混乱、矛盾形成鲜明反差,凸显出物质激励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晚”:诗人由行舟的情景联想到周边的莺窦湖,湖水浩渺无边却一滴也无法汲取,更别说遥远的西江了。进而由此发出感慨,万事都需要乘时,可时机来得太晚了。借景抒情,将行舟的遭遇上升到对人生时机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蕴含着对时运不济的无奈与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米芾《送水丘先生入都》

下一篇:宋·米芾《元祐己巳岁维扬后斋为亳州使君蒋公仲永写二首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