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zhī
tiáo
zuò
chéng
zhū
yǒu
èr

朝代:宋作者:米芾浏览量:1
bàn
suì
xiū
zhú
sān
shí
kàn
hǎo
huā
lǎn
qīng
huì
quán
jiǔ
diǎn
jìn
yuán
chá
zhǔ
duō
tóng
hǎo
qún
fēng
bàn
huá
zhāo
lái
huán
jiǎn
biàn
便
cháo
jiē

译文

半年时光依傍着修长的翠竹,三个时节欣赏着美丽的花朵。慵懒地倾倒惠泉的美酒​​,点饮尽壑源的香茶​​。宴席上多有志趣相投的好友,​四周群峰相伴不发出声音。​清晨去归还虫蛀的书卷​​,便不由得为思念故乡而叹息。

逐句剖析

"半岁依修竹":半年时光依傍着修长的翠竹,

"三时看好花":三个时节欣赏着美丽的花朵。

"懒倾惠泉酒":慵懒地倾倒惠泉的美酒​​,

# 惠泉酒:无锡用糯米、惠山山泉制成的名酒,唐代已出名。

"点尽壑源茶":点饮尽壑源的香茶​​。

# 壑源茶:历史上的福建名茶。

"主席多同好":宴席上多有志趣相投的好友,

# 主席:宴会的主人。

"群峰伴不哗":​四周群峰相伴不发出声音。

"朝来还蠹简":​清晨去归还虫蛀的书卷​​,

# 蠹简:指被虫咬过的竹简,这里指旧书。

"便起故巢嗟":便不由得为思念故乡而叹息。

# 便起故巢嗟:自注: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故巢: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其二》是北宋书法家米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无锡闲居半年的生活图景,首联“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点明时间变化与清雅环境,展现诗人寄情竹花的自然意趣,颔联“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通过“酒懒倾”与“茶点尽”的对比,凸显其淡泊慵散之态,颈联写友人雅集之乐与群峰静默之景,尾联“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笔锋陡转,以归还书简触发思乡之叹,含蓄流露漂泊中的孤寂。全诗语言简净明畅,借日常琐事抒写闲适心境与隐微愁绪,兼具山水之趣与人文情怀,体现米芾率真自然的诗风与中年时期超逸自得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祐三年(1088年),时年三十八岁的米芾从无锡前往苕溪(今浙江湖州),途中创作了这组诗《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题中的“将之”二字表明此诗写于启程之际,“戏作”则体现了诗人豁达率性的创作态度。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以时间变化勾勒闲居之趣。“半岁”与“三时”呼应,暗示诗人长期栖居山野,“修竹”“好花”代表竹喻高洁,花显生机,二者并置既展现清幽环境,又暗含超脱尘俗的志趣。“依”竹、“看”花的动作,赋予静景以动态,流露诗人与自然相融的自得心境。​​颔联“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通过生活细节刻画性情。“懒倾酒”与“点尽茶”形成对比,懒于饮酒却殷勤烹茶,凸显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偏好。“惠泉”“壑源”皆名品,以产地代指物象,“点尽”一词既显茶事之专注,又暗含岁月悠长之闲适,细节中见雅趣。​​颈联“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转写人事与自然之谐和。“主席”指宴集主位,“同好”点明友人志趣相投,场景温馨,而“群峰伴不哗”以山拟人,群峰静默相伴,化静为动。“不哗”既写山峦沉静之态,又喻友人雅集不涉俗喧,物我交融间烘托高洁情致。​​尾联“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收束于书斋日常与故园之思。“蠹简”指虫蛀书卷,细节暗示诗书生涯的清贫与执着,“故巢嗟”以鸟巢自喻居所,“嗟”字顿生慨叹。前句平实叙事,后句陡然抒情,由晨起读书的惯例,引发对旧居的眷恋,在闲适基调中渗入淡淡惆怅,含蓄透露出迁居前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米芾《题宝珠阁》

下一篇:宋·米芾《王右军稚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