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春殿鸣鞘歇":集英春殿中鸣鞘的声音停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皇帝临朝,光辉向下照耀。
"鸿胪初唱第一声":鸿胪寺官员首先宣布第一名的名字,
"白面王郎年十八":白面书生王郎年仅十八岁。
"神武乐育天下造":皇帝乐于培育天下人才,
"不使敲抨使传道":不使用严酷手段而让其传播大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穿着锦绣衣裳回到东南第一州任职,
"棘璧湖山两清照":当地的湖光山色与他相互辉映。
"襄阳野老渔竿客":我是襄阳的野老,钓鱼之人,
"不爱纷华爱泉石":不喜爱繁华热闹,只喜爱泉水山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我们不期而遇,却十分投缘,
"舆握古书同岸帻":一同拿着古书,推起头巾共同研读。
"淫朋嬖党初相慕":不良朋党起初想诱惑他,
"濯发洒心求易虑":他洗涤身心,坚守自己的想法。
"翩翩辽鹤云中侣":他如同翩翩飞舞在云中的辽鹤般高洁,
"土苴尪鸱那一顾":对那些低俗之物不屑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近来他的学问事业何等精深,
"湛湛具区无底沚":如同广阔的太湖深不可测。
"可怜一点终不易":可贵的是他始终坚守本心,
"枉驾殷勤寻漫仕":他还专程来拜访我这个闲散之人。
"漫仕平生四方走":我这个闲散之人平生四处游历,
"多与英才并肩肘":结交了许多英才。
"少有俳辞能骂鬼":年少时言辞犀利能批判丑恶,
"老学鸱夷漫存口":年老后渐渐学会收敛言辞。
"一官聊具三径资":为官只是为了生计,
"取舍殊涂莫回首":选择不同道路,就不要回头。
北宋书画家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与薛绍彭并称“米薛”。其书画自成一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独具风格特点;书法用功极深,长于临摹古人作品,近乎以假乱真。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运笔特色鲜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飘逸间不失稳重,对唐以来的书法多有革新。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1. 分段赏析
“集英春殿鸣鞘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开篇描写在集英春殿,皇帝临朝,鞘声停歇,王涣之在科举中高中,鸿胪寺官员宣布其为榜首,当时他年仅十八岁,突出王涣之的年少得志与荣耀。“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写朝廷乐于培育人才,王涣之得以施展才华,衣锦还乡任职,当地湖光山色与他交相辉映,展现其仕途顺遂。“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诗人自称为襄阳野老渔竿客,表明自己喜爱泉石、不慕荣华的志趣,接着写与王涣之不期而遇,却十分投缘,共同研读古书,情谊深厚。“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尪鸱那一顾”:描述王涣之不为不良朋党的诱惑所动,保持本心,如同云中辽鹤般高洁,对那些低俗之物不屑一顾,赞美其品格。“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进一步夸赞王涣之近来学问与事业愈发精深,如广阔的太湖般深不可测,且始终坚守本心,还不忘专程拜访自己。“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诗人回顾自己平生游历四方,结识众多英才,年少时言辞犀利,如今渐学收敛,最后劝勉王涣之,为官只为生计,应坚守自己的选择,不必回头,表达送别之情。
上一篇:宋·米芾《杉径》
下一篇:宋·米芾《吴侍禁绿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