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行邠郊":我前些日子前往邠州的郊外,
"徒驭颜色欣":随从和驾车的人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神色。
"周道日已远":周朝的古道随着时间推移已经远去,
"犹复见仁人":可还是能在这里见到品德高尚的仁人君子。
"所挟一世旧":此地所秉持的是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古老传统,
"至前岂无因":能够传承至今怎么会没有缘由呢。
"载赓七月诗":一起接着吟诵《诗经·七月》这样的古诗,
"古风亦已臻":古朴的风尚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如今天上士":如今像您这样如天上仙人般的贤能之士,
"气伟而多闻":气质雄伟不凡并且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政成泮宫新":您的政务有了成就,使得学校焕然一新,
"要起后学勤":这必将激励后学之人勤奋向学。
"加我以数年":如果再给我几年的时间,
"便与张范邻":我便能够与张良、范滂这样的贤人为伍了。
"明当游泾河":明天我就要去游览泾河,
"即是泗水滨":就如同孔子讲学的泗水之滨一样。
北宋词人
李新(1062~1125?),北宋词人。字元应,自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哲宗元祐三年进士,曾因上书夺官谪居,后赦还。《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气格开朗,无南渡后啁哳之音”,如《折杨柳》清新流畅,构思新奇。其文则“序记诸篇,忽排忽散,虽似不合格,而他作亦多俊迈可通”。著有《跨鳌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我昨行邠郊,徒驭颜色欣”,诗人回忆起昨日行走在邠郊,随从们的脸色都欣悦欢快。这不仅描绘出当时出行的愉快氛围,也暗示了邠郊之地有让诗人及其随从感到欣喜的事物,为后文的叙述做了铺垫。“周道日已远,犹复见仁人”,周道虽已远去,但在邠郊仍能见到仁人,表明此地有着深厚的道德传承和美好的人文气息,体现了诗人对仁义道德的坚守与敬仰。“所挟一世旧,至前岂无因”,进一步说明这种仁义道德的传承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思考。“载赓七月诗,古风亦已臻”,提到诗人与友人一起赓续《七月》诗篇,赞叹此地古风犹存且已达很高的境界,流露出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向往与追求。“如今天上士,气伟而多闻”,则是对宋都运这位“天上士”的赞美,称赞其气质雄伟、博学多闻,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钦佩之情。“政成泮宫新,要起后学勤”,表明宋都运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促成了泮宫的新建,激励后学勤奋向学,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功绩的肯定以及对当地教育发展的欣慰。“加我以数年,便与张范邻”,表达了诗人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与张范等贤人为邻,暗示自己也渴望在品德和学问上不断提升,向友人及古代贤人看齐,体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明当游泾河,即是泗水滨”,诗人说明日打算游览泾河,将其比作泗水滨,泗水是孔子讲学之地,象征着文化圣地,这既表达了对未来游历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此地有着与泗水滨相似的文化氛围,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发展的美好期许。
上一篇:宋·李新《秀野亭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李新《日出东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