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jiǎ
mèi

朝代:宋作者:李新浏览量:1
què
shēng
huí
chóng
cháng
duǎn
jiāng
cūn
shí
zhěn
lěng
jié
chūn
mèng
duàn
míng
zhāo
qiě
chóng
lái
chí
gèng
wéi
yáng
huā
nuǎn

译文

喜鹊的叫声忽远忽近,似在耳畔徘徊,春日的虫丝悠悠飘荡,时儿拉长,时儿缩短。江畔村落里,石枕透着丝丝凉意,睫毛轻颤间,一场春日的短梦忽然惊断。明日定要骑马再来此地,待那春日迟迟,杨花纷飞时,想必会有更温软的暖意漫上心怀。

逐句剖析

"鹊声去复回":喜鹊的叫声忽远忽近,似在耳畔徘徊,

"虫丝长复短":春日的虫丝悠悠飘荡,时儿拉长,时儿缩短。

"江村石枕冷":江畔村落里,石枕透着丝丝凉意,

"一睫春梦断":睫毛轻颤间,一场春日的短梦忽然惊断。

"明朝骑马且重来":明日定要骑马再来此地,

"日迟更为杨花煖":待那春日迟迟,杨花纷飞时,想必会有更温软的暖意漫上心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乐园假寐》是宋代诗人李新所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乐园假寐时的见闻与感受。开篇“鹊声去复回,虫丝长复短”,从听觉、视觉角度,以蓝天、虫丝等意象勾勒出静谧又灵动的环境。接着“江村石枕冷,一睫春梦断”,写石枕的冰冷打断春梦,暗示现实与梦境的落差。末句“明朝骑马且重来,日迟更为杨花煖”,则表达对重返此地、再享美好时光的期盼。诗人运用以景衬情手法,借自然景象变化烘托心境起伏。此诗虽篇幅短小,却将诗人在乐园的片刻休憩体验,从悠然入梦到梦断后的憧憬,细腻呈现,展现出诗人对宁静美好事物的眷恋,读来饶有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李新(1062~1125?),北宋词人。字元应,自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哲宗元祐三年进士,曾因上书夺官谪居,后赦还。《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气格开朗,无南渡后啁哳之音”,如《折杨柳》清新流畅,构思新奇。其文则“序记诸篇,忽排忽散,虽似不合格,而他作亦多俊迈可通”。著有《跨鳌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鹊声去复回,虫丝长复短”开篇即从听觉与视觉落笔:喜鹊的叫声忽远忽近,时断时续;蜘蛛的游丝在空中时伸时缩,飘摆不定。“去复回”“长复短”用重复的句式,写出声音与物象的动态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春日午后,连鹊声与虫丝都成了时光流动的注脚。“江村石枕冷,一睫春梦断”转而写假寐中的触觉与梦境。“石枕冷”是实感,江畔春日的凉意透过石枕传递到肌肤,暗示诗人已入睡多时;“一睫春梦断”则以夸张笔法写梦境的短暂——睫毛轻眨间,春梦便已破碎。“冷”与“断”形成因果:因石枕冷而从梦中惊醒,字里行间透着一丝美梦难续的怅惘。此处以“一睫”代指瞬间,将抽象的时间流逝转化为可感知的生理动作,简练而生动。末二句“明朝骑马且重来,日迟更为杨花煖”跳出当下,转向对未来的期许。“明朝骑马且重来”直抒胸臆,写诗人打定主意次日再来,“且”字暗含迫不及待的雀跃;“日迟更为杨花煖”则预想明日景象:春日迟迟,杨花纷飞,暖意融融。这一句以景语结情语,通过想象中更美好的场景,将此刻梦断的遗憾转化为对再度相聚的憧憬。“杨花煖”与前文“石枕冷”形成温度对比,既呼应了季节特征,又暗示心境从清冷到温暖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新《问俗》

下一篇:宋·李新《铁山祠成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