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òng
cháng
tǒng
shī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郭印浏览量:1
zhì
shǒu
jìng
shù
zhì
guǎ
yǒu
xiàng
jiē
bāo
cáng
liáo
kuò
gāi
shè
suǒ
chū
yǐn
xiǎn
miào
yòng
yóu
jiǔ
tiān
fěi
gāo
jiǔ
fěi
xià
jià
zhōu
yóu
fén
dàng
sān
péng
xìng
kōng
zhēn
huǒ
dào
shèn
xué
xiào
zuǒ
chē
tuī
yuán
shě
zhōu
yáo
duò
jīn
shí
cán
shēng

译文

保持内心的虚静,这种方法极其简约。万物表象皆为虚幻,没有什么不能超越。它包容广阔的宇宙,也涵盖细微的事物。自由地显现或隐没,玄妙的功用由我心主宰。九天并不算高远,九地也不算低下。驾着仙鹤遨游四方,姿态从容而雅正。焚烧消解体内的三尸,空明的本性如真火长存。大道其实平坦易行,执着于“孝”的形式反而偏离正途。放下车辕、推开舟船,放下固有的束缚。将五金八石投入熔炉冶炼,如同残损的生命需经锤炼。

逐句剖析

"致虚守静":保持内心的虚静,

"其术至寡":这种方法极其简约。

"有相皆虚":万物表象皆为虚幻,

"无物不可":没有什么不能超越。

"包藏寥廓":它包容广阔的宇宙,

"该摄细琐":也涵盖细微的事物。

"出入隐显":自由地显现或隐没,

"妙用由我":玄妙的功用由我心主宰。

"九天匪高":九天并不算高远,

"九地匪下":九地也不算低下。

"驾鹤周游":驾着仙鹤遨游四方,

"鱼鱼雅雅":姿态从容而雅正。

"焚荡三彭":焚烧消解体内的三尸,

"性空真火":空明的本性如真火长存。

"大道甚夷":大道其实平坦易行,

"学孝僻左":执着于“孝”的形式反而偏离正途。

"发车推辕":放下车辕、推开舟船,

"舍舟摇柂":放下固有的束缚。

# 柂:一作“柁”。

"五金八石":将五金八石投入熔炉冶炼,

"残生炉冶":如同残损的生命需经锤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仲长统诗二首(其二)》是宋代郭印创作的哲理诗,以四言古体形式呈现,主题围绕道家思想展开,探讨虚静无为、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全诗语言简洁凝练,通过比喻和意象表达对世俗功利的批判,强调摒弃执念、追求内在自由的哲思。首句点明核心观点,指出道家修养的关键在于保持心境空明,但世人往往难以领悟。诗中“有相皆虚,无物不可”以辩证视角揭示万物本质的虚幻性,呼应道家“有无相生”的理念。“包藏寥廓,该摄细琐”则展现天地包容万物的宏大格局,暗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九天匪高,九地匪下”通过天地对比,打破世俗对高低的执念,引出“驾鹤周游,鱼鱼雅雅”的逍遥意象,象征突破束缚、自在遨游的精神境界。“焚荡三彭,性空真火”以道教术语“三彭”为喻,批判欲望对心性的侵蚀,主张通过净化实现本真。末句“五金八石,残生炉冶”借炼丹术语,讽刺世人沉迷外求而耗费生命,呼应“大道甚夷”的朴素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郭印,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致虚守静,其术至寡”直接点题,提出道家修养的关键在于“虚静”,并强调这种方法简单纯粹。“有相皆虚,无物不可”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认为世间万物的表象都是虚幻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包藏寥廓,该摄细琐”用“寥廓”与“细琐”对比,展现这种境界的包容性,既能容纳广阔天地,也能涵盖细微事物;“出入隐显,妙用由我”则强调修行者能自如驾驭事物的显隐变化,一切妙用皆由心发,突出“虚静”带来的自由状态。中间“九天匪高,九地匪下。驾鹤周游,鱼鱼雅雅”以“九天”“九地”为例,打破传统认知中的高低界限,用“驾鹤周游”的意象勾勒出超然物外的洒脱画面,“鱼鱼雅雅”(形容有序和谐)则补充了这种自由的从容感,传递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焚荡三彭,性空真火”转向对内在修行的刻画:“三彭”是道教指称人体内的邪祟,“焚荡”即清除杂念;“性空真火”以“真火”比喻空明的本性,强调去除外在干扰后,内心本有的纯净力量。“大道甚夷,学孝僻左”笔锋一转,引用《道德经》“大道甚夷”(大道平坦易行),批评“学孝”(可能指僵化的伦理修行)偏离正道;“发车推辕,舍舟摇柂”用“弃车推船”的动作比喻放下外在形式,回归本真;末句“五金八石,残生炉冶”则以“五金八石”(炼丹材料)代指过度依赖外丹的修行方式,指出其损耗生命的弊端,暗含对真正“虚静”修行的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郭印《和何耕道别字韵诗》

下一篇:宋·郭印《不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