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朝代:宋作者:刘子翚浏览量:1
yàn
guāng
cǎi
fēi
fēi
yǐn
zhòng
chú
yíng
cháo
zhōng
lǎo
cǎo
jiě
zhǐ
hán
shà
ēn
fēi
qiǎn
fén
gōng
huò
shū
liáo
liáo
hóng
鸿
zhì
jiē
néng

译文

燕子啊你何来这般光彩,翩翩飞舞引领着众雏鸟。一生在荒草间筑巢终老,即便“解语”也鸣声含混不清。在那华丽的楼阁中穿梭,好像觉得得到了极大的恩宠,可要是楼阁起了大火,那带来的灾祸可就大了。有着像鸿鹄那样高远志向的人太少了,可叹你怎能与它们相提并论。

逐句剖析

"燕子何光彩":燕子啊你何来这般光彩,

"飞飞引众雏":翩翩飞舞引领着众雏鸟。

"营巢终老草":一生在荒草间筑巢终老,

"解语只含胡":即便“解语”也鸣声含混不清。

"贺厦恩非浅":在那华丽的楼阁中穿梭,好像觉得得到了极大的恩宠,

"焚宫祸亦殊":可要是楼阁起了大火,那带来的灾祸可就大了。

"寥寥鸿鹄志":有着像鸿鹄那样高远志向的人太少了,

"嗟汝岂能俱":可叹你怎能与它们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子》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以反问起笔,看似赞燕子光彩翻飞、哺育幼雏,实则暗藏抑笔;颔联写燕子终身营巢于蓬草之间,“含胡”状其鸣声细碎,暗喻其见识短浅、胸无远志;颈联化用典故,既批判其贪图安乐的“市恩”之态,亦警示其短视可能招致的祸患;尾联以“鸿鹄志”对比“燕子”的庸常,直言对高远志向的推崇及对燕雀难具大志的慨叹。全诗以托物言志之法,借燕子形象讽喻世俗中沉溺安稳、缺乏格局之人,通过典故的精巧运用与“燕雀”“鸿鹄”的鲜明对照,在冷峻的批判中寄寓对超越性人生境界的追求,风格含蓄深婉而筋骨刚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燕子何光彩,飞飞引众雏”两句以反问起笔,似赞实抑。“何光彩”表面惊叹燕子翻飞引雏的热闹图景,“飞飞”叠字强化其动态,却隐含对其汲汲于繁育后代、沉溺世俗琐事的轻鄙。诗人以寻常所见之景切入,为后文批判埋下伏笔,反问语气中已见立场端倪。“营巢终老草,解语只含胡”两句直击燕子的生存局限。“终老草”三字道尽其眼界狭窄——终身在蓬草间营巢,困于卑微境地而不自知;“解语含胡”写其鸣声细碎含混,既暗指其无法传达深远情志,亦隐喻世俗之人的庸碌无知。“老”与“只”二字形成情感递进,从空间(巢居草野)到精神(言语浅陋)层层贬抑,凸显其胸无大志的本质。“贺厦恩非浅,焚宫祸亦殊”两句化用典故深化批判。“贺厦”典出《庄子》,写燕雀因居华屋而自鸣得意,讽其攀附权贵、贪慕安乐;“焚宫”典出《搜神记》,言燕子筑巢于宫室预示火灾,喻其短视之举终将招致祸患。诗人以“恩非浅”反讽其“市恩”之态,以“祸亦殊”警示其盲目乐观的后果,一“恩”一“祸”形成鲜明对照,既批判世俗的趋炎附势,亦揭示沉溺安稳的潜在危机,用典精当而寄意深远。“寥寥鸿鹄志,嗟汝岂能俱”两句以对比收束全篇。“鸿鹄志”化用《史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以“寥寥”状其稀少可贵,鲜明树立志向高远的精神标杆;“嗟汝岂能俱”以慨叹语气直指燕子(喻世俗之人)与鸿鹄的本质差异,“嗟”字含惋惜与轻蔑,既抒发对卓尔不群者的推崇,亦流露对世人难脱庸常的无奈。全诗以燕雀之“卑”对比鸿鹄之“高”,在冷峻的批判中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建构,语言简练而筋骨毕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次韵赵清献阴字诗》

下一篇:宋·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