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刘子翚浏览量:1
qióng
yán
guà
shuǎng
jìng
chén
fēn
liù
xiǎn
shí
yuán
gāo
bàn
yún
chí
jīng
liàn
jìn
chù
shí
tīng
léi
fēn
jiē
shèng
duō
yōu
qióng
shēng
xiǎn
wén

译文

山路尽头,岩间瀑布悬挂,清爽之气荡尽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水流险峻处,时时紧贴崖壁流淌,水源高远,一半隐在云端缭绕。落入池潭时,仿佛白练忽然消散,撞击岩石间,轰鸣如雷四下分爆。寻访胜景的多是幽寂的侣伴,竹杖声声,惊破了苔藓的纹路条条。

逐句剖析

"路穷岩瀑挂":山路尽头,岩间瀑布悬挂,

"爽气净尘纷":清爽之气荡尽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溜险时依壁":水流险峻处,时时紧贴崖壁流淌,

"源高半隔云":水源高远,一半隐在云端缭绕。

"入池惊练尽":落入池潭时,仿佛白练忽然消散,

"触石听雷分":撞击岩石间,轰鸣如雷四下分爆。

"接胜多幽侣":寻访胜景的多是幽寂的侣伴,

"筇声破藓纹":竹杖声声,惊破了苔藓的纹路条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瀑布》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寻幽途中遇到岩瀑这一独特景观,从岩瀑高悬路穷之处的惊人呈现,到飞瀑沿峭壁流淌的惊险态势,再到其源头隐于云端的神秘,以及瀑布入池、触石时震撼的声景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岩瀑的壮美与清幽。同时“接胜多幽侣,筇声破藓纹”又展现出与友人同游,在幽境中漫步寻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喜爱与赞叹,在观赏岩瀑的过程中身心受到洗礼,尘纷被净,流露出对远离尘世喧嚣、亲近自然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心境,彰显出对山水雅趣的崇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路穷岩瀑挂,爽气净尘纷”,描绘出一幅行至山穷水尽之处,忽见岩上瀑布高悬的奇妙场景,那飞泻而下的瀑布带来清爽之气,仿佛能洗净世间纷繁的尘埃,给人以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冲击,营造出一种清幽、澄澈的氛围。“溜险时依壁,源高半隔云”进一步刻画瀑布的形态与源头,水流湍急,人在险溜处只能时而依壁而行,而瀑布的源头高远,半隐于云雾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远的意境,让人对这瀑布的全貌产生无尽的遐想。“入池惊练尽,触石听雷分”,写瀑布落入池中,如白练般的身影仿佛在瞬间消逝,而水流撞击石头所发出的声响,恰似雷声轰鸣,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展现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与雄浑力量。尾联“接胜多幽侣,筇声破藓纹”,则由景及人,在这优美的胜境中,诗人与众多幽逸的伴侣相伴,手中的筇杖敲响地面,打破那布满苔藓的地面的寂静,在静谧的山林间泛起一丝灵动的涟漪,使整个画面在雄浑壮美之中又不失生机与情趣,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张守唱和红字韵诗八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子翚《观二刘题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