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朝代:宋作者:刘子翚浏览量:1
wǎn
tiān
míng
xiàn
chū
fēi
hào
hào
shān
yán
shuǐ
méi
qiǎn
yáo
lín
shēng
rǎn
què
yōu
yún
yǐn
wēi
hán
qīn
zūn
qián
jué
chūn
qíng
yán
zhěn
shàng
zhī
liáng
yuán
tàn
huā
zǎo
shí
nián
lèi
yǎn
kàn
jīng

译文

傍晚时分,天空阴沉昏暗,小冰粒开始飘落,山峦洁白,水边也一片洁白。不要让这如美玉般的树林被污染,却又担心云间的道路隐藏着艰险。寒冷在夜晚侵袭着粗布衣服,我在饮酒时察觉到了,春天来到晴日下的屋檐,我在枕上感受到了。回忆起早年曾在梁园早早地观赏花朵,十年间只能含着泪水看着军旗。

逐句剖析

"晚天冥漠霰初飞":傍晚时分,天空阴沉昏暗,小冰粒开始飘落,

"皓皓山颜复水湄":山峦洁白,水边也一片洁白。

"莫遣瑶林生染污":不要让这如美玉般的树林被污染,

"却忧云路隐巇危":却又担心云间的道路隐藏着艰险。

"寒侵夜褐樽前觉":寒冷在夜晚侵袭着粗布衣服,我在饮酒时察觉到了,

"春入晴檐枕上知":春天来到晴日下的屋檐,我在枕上感受到了。

"忆得梁园探花早":回忆起早年曾在梁园早早地观赏花朵,

"十年泪眼看旌旗":十年间只能含着泪水看着军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是南宋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雪景展开,既有对眼前雪景的细腻描绘,又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首联描绘了傍晚时分雪开始飘落,山峦和水边一片洁白的景象,颔联表达了对雪景纯洁的珍视和对会出现艰险的担忧。后两联则从雪景过渡到自身感受,通过寒夜饮酒和春日枕上感知春天,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回忆早年梁园探花的经历,以“十年泪眼看旌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身世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晚天冥漠霰初飞,皓皓山颜复水湄”,描绘了一幅傍晚雪景图,“晚天冥漠”营造出阴沉昏暗的氛围,“霰初飞”点明雪开始飘落。“皓皓山颜复水湄”描绘出山峦和水边被雪覆盖后一片洁白的景象。颔联“莫遣瑶林生染污,却忧云路隐巇危”,由景及情,“莫遣瑶林生染污”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纯洁的珍视,希望这如美玉般的树林不被污染。“却忧云路隐巇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担忧,暗示着社会或人生的道路上隐藏着艰险,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颈联“寒侵夜褐樽前觉,春入晴檐枕上知”,从雪景过渡到自身感受。“寒侵夜褐”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穿着粗布衣服感受到寒冷的情景,“樽前觉”则表现出诗人在饮酒时对寒冷的察觉,体现了生活的艰辛。“春入晴檐”描绘了春天到来,阳光照在屋檐上的温暖景象,“枕上知”则表现出诗人在闲适的状态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形成了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尾联“忆得梁园探花早,十年泪眼看旌旗”,通过回忆过去,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忆得梁园探花早”回忆起早年曾在梁园早早地观赏花朵的美好时光,“十年泪眼看旌旗”则以“十年”强调了时间的跨度,“泪眼”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看旌旗”则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九日登北山》

下一篇:宋·刘子翚《李佐国携致中赠别诗来戏成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