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忻笑口向西风":花椒果实如欣悦笑口朝向西风,
"喷出元珠颗颗同":籽粒似圆润珍珠般颗颗喷涌而出。
"采处倒含秋露白":采摘时,果实倒挂沾着秋露的晶莹,
"晒时娇映夕阳红":晾晒时,娇艳色泽映着夕阳的红彤。
"调浆美著骚经上":用花椒调制的美浆美味在《离骚》中有所记载,
"涂壁香凝汉殿中":曾用香气凝于汉殿墙壁。
"鼎𫗧也应知此味":佳肴美味也该知晓这独特风味,
"莫教姜桂独成功":莫让姜和桂独占调味的大功。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两句是花椒果实的生动特写。首句以拟人化的“笑口”状花椒果壳开裂之态,“欣忻”赋予其愉悦神情,仿佛在西风中欣然绽放;“喷出元珠”将籽粒比作圆润珍珠,既写果实饱满之状,又暗含籽粒繁多的丰收意趣,“喷”字以动态感打破静物描写的平淡,凸显生机。颔联“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两句从时空角度细腻摹写。“采处”承接收获场景,“倒含秋露”以露珠垂挂的细节,暗喻采摘时的清晨时序与果实的鲜嫩润泽;“晒时”转至午后,夕阳映照下的花椒如“娇”颜初绽,“红”与前句“白”形成色彩对照,一静一动间勾勒出从采摘到晾晒的劳作画面,兼具田园诗的清新与生活气息。颈联“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两句援引典故拓展文化维度。“调浆”写花椒入馔的美味,勾连《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香草传统,暗指其在饮食文化中的经典地位;“涂壁”化用汉代椒房殿以花椒和泥涂壁的习俗,既点出其香气馥郁的特质,又赋予平凡物产以宫廷雅韵,一“著”一“凝”,将味觉、嗅觉体验与历史记忆巧妙融合。尾联“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两句以议论收束全篇。“鼎餗”代指珍馐美味,直言花椒应在调味中占据一席之地,“莫教”二字以拟人化的竞争视角,为花椒争得与姜桂并列的地位,看似为物“鸣不平”,实则借咏物表达对平凡事物价值的肯定——世间万物各有其用,不应让“姜桂”等常用调料专美于前。全诗以口语化的“莫教”作结,于诙谐中见哲思。
上一篇:宋·刘子翚《岩桂》
下一篇:宋·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