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姿淑态弄春晴":海棠花那幽雅的姿态、柔美的神情在春天的晴光中舞动,
"梅借风流柳借轻":梅花借它几分风韵,柳树借它几分轻盈。
"初种直教围野水":当初栽种时,就让它环绕着野外的流水,
"半开长是近清明":半开的时候常常接近清明时节。
"几经夜雨香犹在":经历了多次夜雨,它的香气依然留存,
"染尽胭脂画不成":那如染满胭脂般艳丽的色泽,画笔也难以描绘。
"诗老无心为题拂":老前辈诗人没有心思为它命题赋诗,
"至今惆怅似含情":至今海棠花仍似满怀惆怅、含情脉脉。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以生动笔触描绘海棠花在春天晴光中的姿态。“幽姿淑态”直接写出海棠花的幽雅与柔美,“弄春晴”则赋予其动态感,仿佛在与春晴嬉戏。诗人还运用衬托手法,说梅花借它几分风流,柳树借它几分轻盈,突出海棠花的风姿卓越,在春天的花卉中独具魅力。颔联“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介绍海棠花的栽种与花期。“初种直教围野水”表明海棠花最初被栽种在野水环绕之处,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生长环境。“半开长是近清明”则点明海棠花半开的时候常常接近清明时节,暗示其花期特点,也为海棠花增添了一丝时令的氛围感。颈联“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着重刻画海棠花的香气与色彩。“几经夜雨香犹在”强调海棠花历经多次夜雨,香气依然留存,突出其香气的持久与浓郁。“染尽胭脂画不成”则形容海棠花的色彩艳丽,如同染尽胭脂,即便如此艳丽的色彩,画家也难以描绘出其神韵,进一步凸显海棠花的美丽动人。尾联“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运用拟人手法,“诗老无心为题拂”说前辈诗人没有心思为海棠花命题赋诗,“至今惆怅似含情”则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感,说它至今仍似满怀惆怅、含情脉脉,既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未被重视的惋惜,也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