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门外叙分携":驿亭门外诉说离别,
# 分携:分手,别离。
"酒尽扬鞭泪湿衣":酒喝完扬起马鞭泪水打湿衣裳。
"莫讶临歧再回首":莫要诧异在岔路再回头,
# 歧:歧路,交叉路口。
"江山重叠故人稀":江山重重叠叠故人已稀少。
# 江山重叠:犹言山重水复,形容道路艰难。
张咏(946—1015)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在新市驿与郭同年分别的场景,从驿亭外叙别、酒尽泪湿衣的不舍,到临歧回首因江山重叠故人稀少而生的怅惘,表达出友人分别时的恋恋深情与人生聚散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渲染:“莫讶临歧再回首”,别觉得我在岔路口一再回头奇怪呀。前面已铺垫了分别的不舍,这里“再回首”进一步渲染,将不舍之情推得更浓,使离别时的眷恋、怅惘,在这一回头里,更触动人心。
3. 分段赏析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明确了与郭同年分别的地点和氛围。分别易、相会难,古人向来重视分别时刻。他们是“分携”之交,又在“驿亭门外”这客中之地别离,所别之人还是同榜进士。科举时代,“同年”情分受看重;而张咏自号乖崖,认为“乖”会违逆众人,“崖”不利于事。他平日与人疏远,所以和故友分别时,情意格外深厚。“酒尽”并非说酒少,而是指“叙分携”时话多、时间久。“扬鞭泪湿衣”,和柳永《雨霖铃》里“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意思相近,差别在于:一与故友别,一与情人别;一行路骑马,一出行乘舟。“莫讶临歧再回首”,承接前文进一步渲染。从逻辑讲,“莫讶”前提是有令人惊讶的行为。临歧回首本是人之常情,不会让人惊讶,更不会让送别者意外。只有行者一再、不断回首,送别者才会觉惊讶。这里诗人用“莫讶”,突出对郭同年的不舍深情。“江山重叠故人稀”,道出诗人“临歧再回首”的缘由。“江山重叠”,形容征途险峻。唐人《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八提及,中山府(唐称定州)一带多山,有恒山、孤山等,天险倒马故关因“山路险峭,马为之倒”得名。“江山重叠”四字,尽显征途困苦艰险。异乡遇故人本就令诗人欢喜,异乡与故人“分携”,又让诗人格外留恋、伤感,何况张咏本就“故人稀”。陈衍《宋诗精华录》评这七字“眼前语说得担斤两”。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从离开者视角着笔,转而直写临歧回首时泪湿衣巾的情形,依旧情真意切。诗尾一句“故人稀”的喟叹,与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在情感上亦有相通之处。
上一篇:宋·苏泂《梅口遣兴》
下一篇:宋·张咏《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