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汤汤":汴水浩浩荡荡,
"维舟中央":我的小船独自停泊在中央。
"其去也茫茫":那流水远去是一片茫茫,
"其来也茫茫":它流过来时也是一片茫茫。
"与其济兮":要是能够同舟共济啊,
"焉知古之人不同舟而乐康":又怎知古人不愿与我同舟共济、共享安乐。
# 焉知古之人不同舟而乐康:《乖崖先生文集·赠丘生别序》:丘生之贤,诀我东去,众君子怅饯隋岸,声诗赠行。下交浅芜,聊为序引,赓奏《孤舟》一章,以抒勤恳。诗曰云云。
张咏(946—1015)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1. 分段赏析
“汴水汤汤,维舟中央”两句描绘出汴水水流浩大、奔腾不息的场景,孤舟停泊在汴水中央。“汤汤”一词叠用,生动形象地摹写出汴水的浩瀚之势,营造出开阔宏大的空间氛围;“维舟”点明孤舟的停泊状态,“中央”则强调舟处于汴水之中,孤立无依,为全诗奠定了苍茫孤寂的基调。“其去也茫茫,其来也茫茫”承接上文,进一步渲染汴水的苍茫。两个“茫茫”反复出现,不仅描绘出汴水水流向远方,望不到尽头的视觉景象,也传达出一种时空的渺远与迷茫之感。“去”与“来”从时间维度上延伸,仿佛汴水承载着无尽的过往与未来,让人在这茫茫景象中感受到岁月的悠长与人生的无常。“与其济兮,焉知古之人不同舟而乐康”以议论收束全诗。“与其济兮”提出假设,倘若能同舟共济;“焉知古之人不同舟而乐康”则通过反问,表达出对古人能够同舟共乐、和谐安康的向往与思索。此句从眼前孤舟的情境生发开去,由景及人,由现实联想到历史,将个人对孤舟处境的感慨,升华为对理想中同舟共济、和睦相处境界的追寻,赋予诗歌更深刻的内涵与哲理。
上一篇:宋·陆游《书愤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释智圆《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