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xiàn
xiǎo
zhuó

朝代:宋作者:毛滂浏览量:1
yān
bàn
cáng
yáng
liǔ
fēng
guāng
chū
dào
táo
huā
rén
zhuó
liú
xiá
zuì
jiāng
chūn
liú
xià
liǔ
pàn
yuān
yāng
zuò
bàn
huā
biān
dié
wéi
jiā
zuì
wēng
zuì
suí
yuè
zài
liǔ
qiáo
huā
xiè

译文

朦胧的烟雨半掩着岸边的杨柳,春天的景致刚来到初开的桃花上。美丽的女子细细地品饮着像流霞般的美酒。醉意中仿佛要把春天留住。柳树边有鸳鸯成对相伴,花丛旁是蝴蝶栖息的家园。喝醉的老翁在醉意里也顺着这自在的景致。月亮正挂在柳树边的桥和开满花的亭台之上。

逐句剖析

"烟雨半藏杨柳":朦胧的烟雨半掩着岸边的杨柳,

"风光初到桃花":春天的景致刚来到初开的桃花上。

"玉人细细酌流霞":美丽的女子细细地品饮着像流霞般的美酒。

"醉里将春留下":醉意中仿佛要把春天留住。

"柳畔鸳鸯作伴":柳树边有鸳鸯成对相伴,

"花边蝴蝶为家":花丛旁是蝴蝶栖息的家园。

"醉翁醉里也随他":喝醉的老翁在醉意里也顺着这自在的景致。

"月在柳桥花榭":月亮正挂在柳树边的桥和开满花的亭台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县圃小酌》是北宋词人毛滂的一首词。收录于《东堂词》,依“西江月”词牌创作,双调五十字,属北宋中后期文人词的形制。围绕县圃中的春日宴饮展开,上片写烟雨笼罩的杨柳、初绽的桃花,以及玉人慢饮美酒,醉中想留住春光;下片绘柳边鸳鸯相伴、花间蝴蝶栖息之景,还有醉翁随性自在,与“醉翁醉里也随他”相呼应,结尾以月下柳桥花榭收束。将景物与人物活动融合,语言清新自然。它生动展现了春日园林的美好与宴饮的闲适,表达出对春光的喜爱和悠然心境。作品巧妙运用“西江月”平仄韵交替的词牌特点,开篇“烟雨半藏杨柳,风光初到桃花”对仗工整,尽显宋代文人词的雅化追求。作为毛滂的作品之一,该词鲜明体现了其清雅自然的创作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饮词。该词描写了县圃春日里,烟雨笼罩杨柳、桃花初绽的秀丽景致,以及玉人慢饮美酒、醉中欲留春光,最终以月下柳桥花榭收束,将春日园林景物与宴饮活动巧妙融合。表达出词人对春日园林美好风光的喜爱,以及在宴饮中所展现出的悠然闲适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仗:“烟雨半藏杨柳,风光初到桃花”,“烟雨”对“风光”(名词性短语相对,均描绘自然景致);“半藏”对“初到”(动词性短语相对,均表现动态过程);“杨柳”对“桃花”(植物名词相对,均为春日典型意象)。两句词性、结构一一对应,意境相融,形成工整的对仗。既符合宋代文人词的雅化追求,也通过对称的语言增强了词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平衡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烟雨半藏杨柳,风光初到桃花”,以“烟雨”“杨柳”“桃花”勾勒出春日园林的朦胧美景。“半藏”一词写出烟雨笼罩下杨柳若隐若现的姿态,“初到”点明桃花刚刚绽放,既点出初春时节,又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十足。紧接着“玉人细细酌流霞”,“玉人”指美丽的女子,“流霞”此处代指美酒,“细细酌”描绘出女子悠闲品酒的情态,将人物与宴饮场景融入春日风光中,动静相衬,更显场景的闲适。“醉里将春留下”则直抒胸臆,借醉态表达对春光的喜爱与不舍,情感真挚而含蓄。下片“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以鸳鸯相伴、蝴蝶栖息于花丛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春日园林的生机。鸳鸯、蝴蝶的动态与杨柳、桃花的静态相互呼应,展现出自然和谐的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宴饮时的愉悦氛围。“醉翁醉里也随他”中的“醉翁”既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是同宴的友人,“醉里也随他”写出醉后随性自在的状态,呼应上片的“醉”,体现出宴饮时的轻松惬意。结尾“月在柳桥花榭”以月亮悬挂在柳桥花榭之上的景象作结,将时间从白日引向夜晚,月光与园林景致相融,营造出静谧优美的意境,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毛滂《更漏子·和孙公素泛舟观竞渡》

下一篇:宋·毛滂《西江月·侑茶词》

猜你喜欢